為什麼要帶孩子去「旅行」?科學實驗再次爆出鐵證:旅行影響大腦發育 - 成功女人這麼做

我相信這與她的n次旅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其實,旅行除了對大腦的發育有積極的刺激和影響之外,

在我們的親身經歷中,

我還發現在暖暖的成長中,旅行對她還有著諸多正面的改變

調節自己,適應環境的變化

很多老人反對帶孩子去旅行,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旅途中有太多的跟家裡不一樣

氣候不一樣,幹濕度不一樣,

吃東西口味不一樣,甚至時差不一樣,

不相信年幼的寶寶可以適應這麼多的改變

我想說的是,

人類之所有能延續到今天,靠的就是超強的適應力,

這是從遺傳學的內在機理就決定了的

小寶寶對環境改變的適應,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通過改變自己的一些固有的生活習慣,

換來的是在不同環境中更強大的生存能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之前,我們的一次旅途中,

經歷了從巴厘島到北京到曼谷再到濟州島的四次極端的氣溫切換;

今年春節,我們帶著5歲的暖暖來到12小時晝夜對調的美國,

暖暖對於環境和時差的適應力,居然超過了大人

 

這讓我相信,

孩子調節自己去適應環境的過程,就是免疫力提升的過程

培養多元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去不同的地方,認識不同的人,適應不同的風土人情,

這對於培養孩子多元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深刻的意義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只有真正腳踏實地的去看到了,

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到了,

才能真正體驗到原來這個世界是那麼的大,

人和人之間又是這麼的不同

暖暖在泰國知道了原來世界上漂亮的「阿姨」並不都是阿姨,

在日本知道了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禮貌可以做到如此的深入骨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馬累知道了原來有好多人一輩子就生活在小島甚至船上,

在印尼知道了穆斯林不會用左手去觸碰食物,

在美國知道了地球是圓的,我們是白天的時候,另一端的小朋友正在黑夜

只有看過這個世界的不同,

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才不會是狹隘的、盲從的、以自我為中心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旅行不意味著鋪張浪費

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經濟寬裕的可以走遠一點,住好一點

條件有限的家庭,

哪怕能夠在週末帶著孩子去遠足,也是一次很棒的親子體驗

我家也是工薪階層,並不算富裕,

所以我知道在旅途中省錢的方式有一萬種,

但世界這麼大,有沒有帶孩子去看看的心才最重要

旅途中也會有很多的不可控,會有很多的問題甚至困境

但這也正是旅行才擁有的魅力,

也是豐富感官刺激的環境

如果我們永遠都待在家裡,

也許永遠不會有這些風險

但跟孩子一起去經歷陌生,

一起去遇到困境,一起去解決問題,

這才是真正的在旅途中成長

這樣的成長,

不僅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著巨大的影響,

更是大人和孩子共同經歷的一次寶貴修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古人曾說,

孩子該讀萬卷書,但也要行萬里路

正因為這樣,

心靈和身體,才都能在前進的路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