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德國日本專家搞不定的灤河大橋,真想不到!被一個中國人建成了

1881年,詹天佑從耶魯大學畢業后,打算繼續實習研究3年。可是,清朝政府違背承諾,強行將全部留美幼童撤退回國。詹天佑被迫中斷深造計劃,回到中國。

回國之初,由於中國沒有修建鐵路的計劃,詹天佑滿身本領,也無用武之地,只能做實習船員和外文教習之類的活兒。

直到1888年,詹天佑才在留美同學鄺孫謀的介紹下,來到天津,擔任中國鐵路公司工程師,算是找到了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當時,李鴻章正在修建唐山鐵路。詹天佑和英國技師金達都是這條鐵路的工程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珍惜難得的報效祖國的機會,詹天佑離開天津,來到工地,與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這種舉動,起了很好的激勵作用。因此,這條鐵路只用了70多天就竣工了。

出乎意料的是,唐山鐵路竣工后,李鴻章只為英國技師金達奏功,並將他提升為總工程師。詹天佑的功勞,就這樣被忽視了。

詹天佑在唐山鐵路中的優秀表現,給金達留下很深的印象。於是,當他在修建灤河大橋時遇到困難時,就想到了詹天佑,請他來幫忙。

詹天佑答應了金達的請求,但是提出了一個條件:灤河大橋得有中國人自己來修建。金達自然求之不得。他早就想把這坨燙手山芋扔出去呢。

接受了任務后,詹天佑多次來到灤河大橋修建現場,查看施工條件,詳細分析英國、德國、日本工程師失敗的原因。針對這些失敗原因,詹天佑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最後,詹天佑決定放棄英國工程師選定的樁址,重新選擇打樁的位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打樁時,詹天佑一面採用機器操作,一面派潛水員潛入河底,互相配合操作,完成了打樁任務。橋樁打好,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經過近兩年的施工,灤河大橋於1894年2月建成。灤河大橋的建成,為關東鐵路的竣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灤河大橋的橋墩基礎施工中,針對奔騰咆哮的灤河水,首次採用了先進的氣壓沉箱,因此經受住了多次特大洪水的猛烈衝擊。

由於詹天佑在灤河大橋建設中的貢獻,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會員。英國工程研究會是工程技術領域的全球頂級專業學術學會,入會條件極為苛刻。吸引一個中國人為會員,是英國工程研究會成立以來的第一次。

【參考資料:《詹天佑:從唐山築起中國鐵路的脊樑》等】(勇哥讀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