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德國日本專家搞不定的灤河大橋,真想不到!被一個中國人建成了

在河北省灤縣和昌黎縣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大橋。這座陳舊的鐵路橋,經過100多年的風吹雨打而屹立不倒,無聲地訴說著一段中國鐵路建設的輝煌歷史。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1892年。

這一年,在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的全力爭取下,關東鐵路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之中。這條鐵路從天津經山海關,延伸至奉天,能夠將關內外聯繫在一起,極具戰略意義。1892年初,關內部分的鐵路修建到河北灤縣時,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按照原計劃,鐵路跨越灤河時,要修建一座鐵路橋,即灤河大橋。當時,李鴻章設立的「北洋官鐵路局」,聘請英國技師金達為總工程師,負責關東鐵路的所有技術問題。金達先是邀請英國鐵路專家喀克斯前來修建灤河大橋。可是,由於灤河水流很急,河面較寬,夏天洪水爆發時河面更是寬達600多米。同時,河床泥沙很深,施工條件極為複雜。喀克斯幾次嘗試搭建橋墩,均告失敗,不得不悻悻然退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金達隨即又先後邀請德國和日本專家來修建灤河大橋。德國專家和日本專家仍然以失敗而告終。

怎麼辦呢?金達一籌莫展之際,突然想到了一個年輕的中國人——詹天佑。

詹天佑,字眷誠,於1861年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1872年,清朝派遣一批幼童,到美國留學。當時,很少有人願意將子女送到外國去讀書。詹天佑父母在友人的勸說下,為詹天佑報名,成為第一批留美幼童中的一員。

那一年,詹天佑還不滿12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到美國后,詹天佑先後求學於康奈狄克州威士哈芬小學、紐哈芬希爾豪斯中學。在克服了語言和生活習慣的阻礙后,詹天佑學習成績不斷上升,並於1878年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入著名的耶魯大學,就讀於謝菲爾德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學習鐵路工程。

從此,詹天佑就與鐵路結下了不解之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