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這個!」當孩子開口要玩具,你的第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我家娃總喜歡提各種無理要求。比如,媽媽我要爬欄桿,媽媽我要踩泥坑,媽媽我要吃巧克力冰淇淋,媽媽我要喝可樂,媽媽我要去湖裡玩水……想買玩具,要求得不到滿足,就開始在公共場合倒地打滾,怎麼辦?怎麼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真是件頭疼的事。拒絕孩子,是門藝術。

週末,表哥組織了一場家庭聚會,吃完飯,大人們湊著一起打麻將,為了防止熊孩子們搗亂,我提出帶他們去超市逛逛。

到了超市,孩子們直奔琳琅滿目的玩具區,我答應他們每個人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

小外甥的眼睛裡都在冒小星星,用討好的眼神看著我說:「大姨,我想買這個,還有這個,還要那個小車車。」

大侄兒呢,一直在勸說小表弟:「這些玩具都貴,買太多家裡就會變得很窮,沒有飯吃。」

親戚家的孩子,沒有任何興奮度,即使我一再強調,每個小朋友都可以帶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她卻很懂事地說:「不用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小外甥撒潑賣萌選了兩個自己喜歡的小汽車。

大侄兒挑了很久,一邊選一邊問我價格,最後就買了個最便宜的玩具水槍。

另一個親戚家的小姑娘,全程乖巧地站在一旁,沒有買任何玩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爸爸,我要這個玩具車,我還要這個飛機

媽媽,我還想吃這個巧克力!

奶奶,你給我買,你快給我買。

……

當孩子想買這個玩具,想要那個零食的時候,總會和爸爸媽媽提出各種要求,這幾乎是每個家裡,每天都要上演的戲碼。

當孩子開口提出自己的要求,父母的回答方式很重要。

不同的回答方式,對孩子有不同的影響。

粗暴頻繁地拒絕,「懂事」的孩子心裡苦

據說,親戚家的小姑娘以前只要出門,就要買玩具。

為了「治」她這個「毛病」,家裡人達成一致,只要她要求買玩具、零食,無論為什麼,必須果斷拒絕。

在說了N個「不」,拒絕無數次之後,小姑娘子張口就要玩具的「病」倒是好了,可也成了一個再也不開口要買東西的孩子。

想著這個「懂事」的孩子,站在一堆玩具面前的冷淡表情,我始終是覺得很心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是被拒絕的孩子,會在潛意識形成『我不夠好,我不配得到』的認知,長大以後,會走向兩個極端:

一是內心像是填不滿的無底洞,再多的物質也彌補不了。

二是壓抑的老好人,只會考慮別人的需求,不敢爭取自己的利益,怕悲劇重演被拒絕。 只付出,不索取,生活沒有幸福感。

親戚家的孩子,並非是不想要玩具。可是,她怕我花錢, 她努力在所有人面前表現出乖的一面,掐滅了自己需要的火苗。

這樣不給人添麻煩的孩子,常常會被誇懂事。但這並不是一個健康的狀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

妹妹因工作忙,陪伴小外甥的時間少,出於補償心理,基本上對於孩子是有求必應。

小外甥喜歡奇趣蛋,她網購了一箱子。

小外甥迷戀佩奇,她就各種佩奇往家裡買。

小外甥說飛機好看,隔幾天家裡就是各式各樣的玩具飛機。

表妹家的客廳,永遠是收不完的玩具,而小外甥永遠有想買又買不完的玩具

心理學上有一種「棘輪效應」,說的是,棘輪和棘輪之間,通過相互咬合運作,帶動整個機器的運轉。棘輪的運動方向只有一個,只能不斷地朝前走,無法後退。

總是被滿足的孩子,心裡會有一種「棘輪效應」,父母滿足的越多,孩子的要求越多。

妹妹和小外甥,無疑就是這不斷朝前,無法後退的一雙「棘輪」。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 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用哭窮拒絕孩子,是在「飲鴆止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