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走路和不愛走路的人,區別有多大?走對了,每一步或是「補藥」

飯後40分鐘後走走,有利於胃腸消化、改善腦供血、提高睡眠質量。

說了這麼多走路的好處,可具體該怎麼走呢?有沒有啥講究?別急,接著往下看~

送你一份超走心的「走路攻略」

平時走路時,要注意以下6個問題:

每天走多少步?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議,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 6000 步。一般來說,健康的年輕人可適量增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如今,曬走路步數成為某些人的一種「攀比」方式。坦白講,步數過多不但沒必要,還可能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例如,走路步數過多、頻率過高,關節、肌肉都無法及時恢復常態,從而容易造成關節炎、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等多種疾病。

走多快才行?

步行速度與運動強度直接有關,強度大小以個人感覺為主,以不出現大汗淋漓、氣喘吁吁為宜。

注意:走路時不僅可以用勻速走,還可以變速交替走,效果更好。

走路姿勢有講究嗎?

當然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步行時,基本姿勢是人體稍微前傾,昂首挺胸,步伐幅度較大並落地有力。

手臂如同跑步時彎曲前後擺動的姿勢,能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群得到鍛煉。

前腳掌落地時,膝關節彎曲有彈性感,後腳掌離地時,腰臀部肌肉有向上用力的感覺,加強后群肌肉的參與,能更好地保護膝關節。

在哪兒走?

最好選擇較為熟悉了解,且空氣清新、環境安靜的地方。

什麼時候走?

一般來說,有時間就可以出去走一走。不過要注意,太陽未出之前以及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步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能有人要納悶了: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為啥飯後半小時不宜走?

其實,飯後行走對於身體素質良好的人來說,一般問題不大。但對於身體孱弱的老人,尤其是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來說,可能會導致意外的發生。

因為剛吃飽,尤其是吃了高脂高蛋白飲食后,血液相對會集中在胃腸道,以增強消化功能。

這時如果立即動來動去,可能會導致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心肌缺血、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有沒有特殊的走路方式?

有!倒走!

 

這是因為:倒走不但可以緩解腰腿痛,還能間接鍛煉人們的空間和知覺的感知能力。

另外,為了防止摔倒,倒走時小腦(主管平衡)也會受到相應訓練,從而有利於提高人的反應力。

注意:要在安全的地方倒走,速度不要快,最好有同伴陪同,一人倒走另一人正常走,輪流進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關於走路,小編必須再客觀地說幾句:

走路帶來的好處,並不會隨著走路的步數越多、頻率越高而增加。實際上,「暴走」的風險或副作用反而會增加。

因此,走路的步數、時長、頻率等,要量體裁衣,適合自己最好。特別是身患疾病的朋友,應根據自身情況,在自己能耐受的範圍內安全地行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