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學理財

也許經過1年多的努力,月薪達到了6000元以上,這時候你可能想開始提高自己的消費水平了,想把水庫的閘門放得開一點,讓自己過得好一點。不要著急,還不是時候,因為水庫還沒有建成,這時候你需要建一口井,你可能會說,月薪6000元我基本上也是月光族呀,剩下的那點錢,就算投資了每個月也就賺個幾十塊錢的利潤,還不如花了呢,這裡說明一下,這時候的投資目的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讓你進入這個領域,開始關注投資界的信息,也許剛開始你的井很小,但是畢竟它也是一口井,你得先有了它,以後才能不斷擴張,這個時期是你積累投資經驗的時候,不用去追求投資的結果。所以別急著開閘,繼續把生活水平保持在3000元的水平,繼續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後開始持續投資,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你的工資增加到1.2萬元的時候,除了上面說的所有開支,你還需要給自己買一份保險,把放水的閘門修得牢固一點,提高抗風險能力是理財的重要一項,誰都不能保證關於身體健康的黑天鵝事件不出現。

從這我們可以看出,理財並不在於錢多還是錢少,最主要的是有沒有建立理財的觀念。你需要系統性地提高收入、節約開支、增加儲蓄、持續投資、清理負債、設置保險,這才算是在理財,否則就是不完整的。如果你是一個及時享樂、不能推遲滿足的人,那麼永遠不可能建立這種觀念,那註定你的小水庫永遠沒有水。相反,如果你是個有未來感的人,能推遲滿足、肯持續學習,可能開始的時候你的水很少,但是放心,你已經在滾雪球了,用不了多久你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經達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財務水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種誤區:錢是掙來的,不是攢出來的。很多人不願意理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從小接受的信息是,錢是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這種說法當然也對,畢竟靠攢錢不是增長財富的主要方式,財富增長還是得靠收入和投資,但是攢錢是實現財務自由非常必要的一種方式。攢錢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可以給你積累本金,就是你投資所用的錢,不管你的收入是多少,拿出來一部分作為定期存款,都能讓你在看準機會的時候能出手。

舉個例子,一個月光族和一個有一定儲蓄的人面對同樣的投資機會時,他們的反應肯定不一樣,前者會想「我要是有一筆錢就好了」,後者則可以開始品嘗儲蓄帶來的果實,可以出手了。前者只有入手即化的雪花,後者則有一個開始滾動的雪球,從長期來看,最後的結果肯定不一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部分好處是,它能讓你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態。我們從很多身邊的例子就可以發現,最成功的投資基本上都是長線投資,去賺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帶來的錢,想要短期從市場中套利通常都會被收割,為啥會這樣呢?你想,短期內,整個市場是一個零和遊戲,大多數人虧的錢就是極少數人賺的錢,你可以炒債券、外匯、大宗商品、藝術品、股票,但是背後的本質是一樣的,就是和別人在博弈。作為一個散戶,你可以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比交易能力,你能比得過專業的投資機構嗎?你有內幕消息嗎?你的整合、分析能力比別人強嗎?你有最先進的持續獲利的演演算法嗎?你有超級計算機嗎?如果都沒有,那不如不要參加那些短期的投資行為了。把目光放長遠,做好長期投資的規劃,設置一個很長的坡道,你的雪球才能滾起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三種誤區:理財就是整天關注理財產品。(許多聰明人犯下的錯誤)你可能覺得,我要理財,我時刻關注自己的理財產品,看它的波動是怎麼樣的,這有錯嗎?怎麼就成了一個誤區呢?

這是因為你少算了一筆賬,就是時間的沉默成本。沉默成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說你幹了這件事就失去了干那件事的機會。比如你早上花了兩個小時看股票,你就失去了兩個小時學習和工作的時間,這個就是你的沉默成本,很多人會剋制不住地去時刻關注自己的投資產品,從而浪費大量的時間,其實最好的投資策略往往是盯著一個看好的產品,然後長期持有。我們剛才說了短期來看,市場就是一個零和博弈,有人賺了就有人虧,但是從長期來看,市場是正和博弈的,大家都有錢賺。

從歷史數據上來看,所有投資產品燙平短期波動之後,都顯示出一條向上攀升的線,只是斜率不一樣,有的上升得快,有的上升得慢,這就是普通人投資的唯一參考指標,就是去賺企業成長和經濟增長的錢。不要頻繁地更換投資對象,不要被理財產品消耗了本該做其他事的時間,這是需要一個注意的誤區。 

 

第三部分 理財配置模式

我們說了三種新手常見的誤區,說了這麼多關於理財的概念,那麼到底要怎麼開始呢,下面就來介紹一種被普遍認為最科學的家庭理財法,叫做「4321分配法」。

「4321分配法」是說一個資產配置的比例,我們可以把資產分為四個部分,40%用來投資,就是打好那口能源源不斷出水的井,30%用來消費,不要把放水的閘門開得太大,20%用來儲蓄,強制性地定期給自己存款,10%用來買保險,鞏固好水庫的大壩。這個分配法的核心是採用恆定混合型策略,啥意思呢,就是一種資產上漲后,就減少這種資產的總額,把它平均分配在其他的資產中,始終讓你的配方保持在一個「4321」的比例。舉個例子,假如你月薪1萬,可以用4000元來理財,3000元來消費,2000元來儲蓄,1000元買保險,如果市場行情好,你的投資賺了2000元,或是你的工資漲了2000元,就可以把這多餘出來的2000元再按照「4321」的比例平均分配到前面說的四部分上,這樣你各部分投入的金額都會上漲,而且還有保障。

下面我們說說具體可以怎麼分配,40%用於投資,投資什麼呢?這個要看你處在哪種財務階段,如果現在收入比較低,剛剛踏入理財的領域,那就不要去玩那些風險特別高的理財產品,像外匯、期貨、P2P,這些都不適合新手玩,可以選擇一些有長期收益的、風險小又穩定的產品,比如基金定投、債券、黃金這些產品,現在手機上有很多理財的軟體,用起來都非常方便。

如果你已經有自己的小金庫,有一筆閑錢,那就可以去試試高風險的理財產品,可以是股票、權證、期貨、外匯、各種虛擬貨幣,市場上這樣的產品很多,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當然你還可以投資一些實體,比如房產、商鋪,還可以給你覺得靠譜的創業者提供初始資金,自己做風險投資人。這些領域每一個都需要長期的鑽研。

30%用於消費,就是我們平時衣食住行所花的錢,如果你想持續地增長自己的財富,消費可一定要控制住,因為周圍的所有東西幾乎都在引誘你消費,只要你打開手機、只要出門,就有各種廣告信息對你進行轟炸,轟炸的最終目的是啥?就是引導你消費,如果沒有辨識度,你會很容易陷入一種無限替換和升級的狀態。比如把身邊的所有電器都換成最新款的、把房子車子都替換成更好的,這種模式是上不封頂的,你可以把消費無限擴大,但是首先你得給自己確立一個最小值,就是除去所有不必要的東西,維持現有幸福感的最低消費水平是多少。確定了這個值再去看消費,你就心裡有底了。

20%用來儲蓄,儲蓄的重要性我們前面已經說了,但是這也是所有環節里最難的部分,因為儲蓄就意味著你要剋制自己的慾望,要有很強的未來感,要有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扭頭就走的勇氣,有錢能忍住不花,絕對是一件既折磨人,又鍛煉自控力的事。那怎麼儲蓄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強制,比如可以定期讓銀行或是理財軟體從你的銀行卡里扣除一部分資金,這樣你不知不覺中就養成儲蓄的習慣了。儲蓄是養成理財觀念逃不過的一個步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0%用來買保險,這個很容易做到,關鍵是能不能養成保險意識,願不願意做。很多人覺得買保險那是老年人乾的事情,我年輕力壯、無病無災的,三年都不感冒一次,買保險不是浪費資源嘛,其實這還是一個目光長短的問題。在短期內,一個人發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是非常低,但是如果把時間尺度拉長,就會發現,早晚會遭遇一次小概率事件。用通俗點的語言來說就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我們假如一個人有5種常見的重大疾病,每種病的發生率是10%,那麼一個人5種病都不得的概率是多大?答案是0.9的5次方,就是59%。換句話說就是還是有41%的概率至少會得一種大的病,別忘了還有車禍、投資失敗、家庭不幸、經濟不景氣,這些因素完全不可控和不可預測,所以每一件不好的事情雖然發生的概率都很小,但是加起來發生的概率就非常大了。明白了這些道理,你會發現買保險,鞏固自己的大壩,增加自己的抗風險能力,是理財不可或缺的一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我們回顧一下,這本書給我們講述了一些很入門的理財觀念和技巧,用一個水庫的比喻給我們建立了一個理財的基本模型,強調收入、消費、儲蓄、投資、負債、保險這些環節都是理財不可缺少的環節。還指出了理財時新手常見的三種誤區,錢少就不理財、只賺錢不儲蓄,還有花太多時間關注理財產品。最後提出了一個很實用的投資方法,「4321分配法」,鼓勵我們把自己的資產分為四個部分,40%投資,30%消費,20%儲蓄,10%買保險。如果有多餘的錢就再按照這個比例分配下去,給自己定一個長期的理財計劃,合理規劃自己一生的財富,最終達到一種被動收入高於最低消費的財富自由狀態。

說到底,理財的本質就是滾雪球。首先你得有一種很強的未來感才能持續理財,才能把經由你手中的資產從抓不住的雪花變成越滾越大的雪球。其次,開始雪球的大小從長期來看並不是那麼重要,關鍵要看你有沒有,還有願不願意規劃和打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理財也非常考驗人性,需要很強的自控力和剋制消費的衝動。養成理財的習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達到理想的財務狀態,最重要的是能把生活品質帶上一條持續向上的斜坡,這是把控自己的生活、實現幸福生活的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