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發射10顆星 北斗三號正創造航天界「中國新速度」

其實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總裝檢驗人員,正全神貫注開展衛星總裝測試過程檢驗記錄工作。他頭戴的神秘裝備是航天五院科研人員最新研製的數字化智能總裝檢驗裝備,這項裝備實現了智能穿戴裝備、AR(增強現實)技術與各航天器型號平台檢驗過程的完美結合,在北斗三號衛星中成功應用。

自2017年起,在項目團隊共同努力下,航天五院攻克了一系列智能裝備與檢驗作業集成相關關鍵技術,開發了基於各型號平台的數字化總裝檢驗系統。

一些一線科研人員告訴記者,智能系統在解放作業人員雙手的同時,還形成了檢驗作業培訓、作業引導、結構化數據採集、多媒體記錄、檢驗數據包自動生成等功能,不僅提高了檢驗作業的規範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對提高航天器型號數據包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專家表示,人工智慧新技術在未來衛星總裝測試工作中應用前景光明,項目組後續還將根據航天器總裝工作特點,開展總裝過程預警等各項功能的開發,助力導航衛星等各型號研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造「中國星」:30顆北斗衛星有效載荷全部國產

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導航衛星,必須掌握關鍵核心技術。30顆北斗衛星、有效載荷全部實現國產化,並且只有2到3年的時間,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如果說要實現一兩顆衛星有效載荷的國產化,按照傳統的研製方法還能解決,但是30顆衛星數量巨大且種類各異,就必須尋求更高效的辦法。」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北斗三號衛星副總設計師張立新說。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在原子鐘、行波管放大器、固態放大器、微波開關、大功率隔離器等5大類19項國產化部件方面推進研製,並以「全國大聯合」的方式,抓總組建了由2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組成的研製隊伍,最終實現了有效載荷部件全部國產化。

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告訴記者:「北斗三號性能在北斗二號的基礎上,提升了1至2倍的定位精度,建成后的北斗全球導航系統將為民用用戶免費提供約10米精度的定位服務、0.2米/秒的測速服務。」

(來源:新華社)

運營人員: 趙穎 MX00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