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發射10顆星 北斗三號正創造航天界「中國新速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7月29日9時48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33、34顆北斗導航衛星。(新華社/圖)

29日,北斗三號第九顆、第十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此次發射的兩顆衛星是北斗導航全球組網從最簡系統邁向基本系統的首組衛星。

北斗的建設,像一場馬拉松比賽,既考驗耐力又比拼速度。作為「北斗大本營」之一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航天五院),此刻正面臨批產新高峰:自去年11月發射北斗三號首發雙星開始,9個月發射10顆星,北斗三號正在創造航天界的「中國新速度」。

「批產」北斗:向基本系統建設邁進

隨著北斗三號「老九和老十」成功入軌,如何「更好、更快、更強」地完成北斗三號衛星的研製生產任務,成為擺在航天五院研製團隊面前的首要課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發射場數星待發、總裝大廳十餘星在研、後續任務設計已經躍然紙上……不論在哪,北斗三號的研製都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發射場的衛星試驗人員較以往減少近一半,在發射場的全流程時間縮短近三分之一,研製人員和研製周期都大幅縮減。如今的北斗三號更加註重以科學的管理加強衛星地面試驗驗證,成為「批產」北斗的創新秘訣。

北斗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介紹,以此次發射的北斗三號第九顆、第十顆衛星為例,航天五院首次在北斗三號衛星測試中採用遠程測試的方法,前後方實時聯動,極大地發揮了後方判讀專家的保障作用。

2018年3月30日,8顆北斗三號衛星在空間「棋盤」上就位,完成了北斗三號最簡系統的部署,通過紮實的在軌試驗對幾大系統進行了全面「演練」。這一目標實現后,剛剛成功發射的雙星便開始向基本系統建設邁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王平介紹:「北斗三號衛星是由三個軌道面30顆衛星組成的,具體包括三顆同步靜止軌道衛星、三顆同步傾斜軌道衛星和24顆中圓軌道衛星。為了建設北斗星網,兌現全球導航的承諾,後續的組網任務將更加緊迫,北斗三號將以更高速的節奏布網。」

身穿「AR」:智能新技術助力衛星裝配

在總裝廠房裡,衛星旁邊總是站著一個「奇怪」的人。他頭戴一個神秘裝備,不時喃喃自語,「拍照、錄像、停止」,活生生一個「未來戰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