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海外動漫里的中國人形象,成龍和熊貓最搶鏡?

1980年8月,「萬眾俠」開始在《不可思議的綠巨人》中正式登場。這是由變種人五胞胎兄弟陶宇韓、陶宇張、陶宇林、陶宇孫、陶宇何組成的超級英雄,能力為五人合為一體,並通過感應全世界華人的生命力量來獲得巨大的能量——十億神力。後來在漫畫故事中,萬眾俠與輻射人、祥雲公主、太陽女士、九世不滅、最完美英雄、科學之獸共同組成了代表中國的超級英雄團隊「人民保衛力量」,曾因國家利益而與復仇者聯盟多次交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ACGx並不認為這樣的人物設定能夠讓所有中國人都感到滿意,但這其實也能反映出,許多外國文娛作品的創作者對中國的認知開始變得越多元化:特別擅長乒乓球運動,性格都如同熊貓那樣溫柔平和,同時在人口、經濟、軍事等方面還擁有不可忽視的力量。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讓「功夫」影響到了全球動漫

在不少海外的文娛作品中,很多中國角色都是擅長功夫的武林高手,都有能夠輕鬆「一個打十個」的基本設定。實際上,這樣的文化標籤,正是來源於20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影「功夫片」的影響。

「功夫片」是香港電影的一個最大的成就。自從《唐山大兄》(1971)、《精武門》(1972)、《猛龍過江》(1972)這三部由李小龍主演的電影進入國際市場后,來自中國的「功夫」曾在世界範圍內風靡一時。但隨著1973年李小龍的去世,功夫片曾一度陷入了低谷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78年,由袁和平執導、成龍主演的《蛇形刁手》和《醉拳》先後上映。由於這兩部電影都是在傳統功夫片的基礎上嘗試融入了大量喜劇元素,開創出了「喜劇功夫片」的新種類,在當時的香港、日本、東南亞電影市場轟動一時。這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了當時的日本動漫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2003年美版《少年Jump》創刊號上,日本漫畫家鳥山明在面對採訪時曾表示,如果沒有成龍主演的《醉拳》,他就無法創作出後來風靡全球的《龍珠》。如今細細想來,這兩部作品中的角色形象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

比如《醉拳》里教成龍醉拳的師傅,其造型就很像是《龍珠》里孫悟空的爺爺孫悟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龍珠》故事早期的反派桃白白,其造型與《蛇形刁手》中由黃正利飾演的上官逸雲也極其相似。

實際上,香港電影對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其實不止於此。在《蠟筆小新》、《火影忍者》、《銀魂》等日本動漫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與《醉拳》、《A計劃》等香港「喜劇功夫片」有關的武術招式和故事橋段。

而在很多靈異題材的日本動漫作品中,也都出現了香港「靈異功夫片」中殭屍的經典形象。其中《通靈王》中道潤的持有靈(殭屍)「李白龍」,其角色原型正是功夫大師李小龍。

甚至《超時空要塞》林明美、《魔卡少女櫻》李莓鈴、《機動戰士高達00》王留美,以及遊戲《街頭霸王》中的春麗,她們曾經梳過的「包子頭」造型,其實也是來源於著名武打女星茅瑛在《破戒》(1977)這部電影中的造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可以說,功夫片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電影市場取得的成功,讓中國功夫開始走向了世界。而也正是因為香港電影實現的文化輸出,在海外動漫作品中開始湧現出了一大批與中國有關的人物形象——雖然還是有不少讓人感到奇怪的誤解,但至少已經變得越來越貼近中國的文化,這不得不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通過跨國合作,「二次元中國人」開始變得更貼近真實

現如今,在國際社會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中國早已不再神秘,而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也早已過去,所以在剛剛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人在海外動漫作品中的形象更多的是將各種文化標籤糅合在一起,在本質上並沒有發生特別巨大的變化。

但隨著近些年中國動漫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動漫與海外動漫的「國籍邊界」,似乎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尤其是中國公司在資本層面的一系列布局和運作,比如中美合拍動畫電影《功夫熊貓3》,以及騰訊動漫、樂元素、繪夢動畫等公司推出的一大批中日合作動畫項目的出現,更是說明固有思維中動漫作品的「產地分類」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變化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CGx也注意到,這些通過跨國合作並活躍於海外動漫市場的作品,其實也在悄然之中改變著海外觀眾對中國人形象的固有認知。

在人物形象設定方面,或許是出於市場運作方面的考慮,很多在跨國動漫項目中出現的中國籍的動漫角色,在他們的身上並沒有出現包子頭、旗袍、熊貓6這類早已被「標籤化」的中國元素。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故事背景作為支撐,你其實是很難分辨出TA到底是哪個國家的,2016年樂元素推出的《星夢手記》和繪夢動畫推出的《一課一練》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這些跨國動漫項目中出現的中國角色,在性格和思維邏輯方面卻更貼近於真實生活中的中國人。以往那些誕生於日本、美國動漫創作者筆下的中國人形象,他們身上所發生的所有故事,無非都是正義必將戰勝邪惡,但是這些跨國動漫作品中的中國人,卻並沒有那麼太過黑白分明的人物設定,每位角色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各自的立場而作出的判斷,思維方式更像是中國人特別講究的「陰陽平衡」。

這或許才是中國人最真實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上並沒有太多標籤化的中國元素,但是在為人處事方面,中國人卻往往有著自己獨特的堅持和習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