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可小看一個「會玩」的小孩,這是屬於他們的時代!

馬克喜歡玩電腦遊戲,愛德華就給他買了一台雅達利800,這可是八十年代最奢侈的遊戲主機。

馬克十歲的時候,對電腦編程有了興趣,於是愛德華就和他一起學習寫程序,甚至請了一位軟體專家當家教。

雖然經濟條件有限,但只要是孩子有興趣,愛德華就全力支持,有時比孩子玩得還高興。

後來馬克考上了哈佛大學,在大學期間他創建了社交網路,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網路帝國。

這個社交網路帝國就是我們熟悉的Facebook,而這個會玩的孩子,就是馬克·扎克伯格。

會玩的人拒絕平庸,拒絕乏味,能敏銳地察覺到時代的動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會玩的孩子更有創造力,更願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

玩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把簡單的「玩」變成「好玩」,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懂得玩、會玩的人,在參與玩耍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自主與創新的意義,並且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也會將這種熱情帶入工作與學習中。

這樣的人,會有更高質量的生活。

4

2014年,馬雲在上海市浙江商會第九次會員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說道:

「文化是玩出來的,會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

2017年,在貴州「人工智慧」高峰對話上馬雲又說道:

「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強迫他們去背,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學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們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時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雲的話絕不是危言聳聽。

未來,註定是屬於會玩的孩子的時代。

去年在網上備受關注的個性女孩曾佳旎,不是學霸卻被哈佛、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等知名高校搶著要。

在寧波諾丁漢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就讀時,曾佳旎就曾斬獲了多達9項設計界的國際大獎,其中包括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紅點設計大獎。

這樣一個彷彿開了掛的女孩,實際上從小成績並不拔尖,一直處於中等水平。

但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曾佳旎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快樂童年。

父母在她小的時候並不強制她去上補習班,周末有空就帶她去西湖邊玩,每星期至少要去一次。

除了在城市玩,父母還經常帶她去周邊的城市玩,讓她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在其他同學都為各種培訓班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曾佳旎卻在西湖邊捉昆蟲、兜小魚,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開心地奔跑、嬉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想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我爸爸媽媽從不逼我學習。」

曾佳旎認為自己現在取得的成就與父母的鼓勵式教育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小時候學過一學期兒童畫和素描班,畫的第一張畫他們現在還保存著,當作寶貝一樣。」

曾佳旎在獲得國際大獎的一些設計,都是她基於生活當中的一些小小靈感,動用她在玩耍中獲得的想象力,才創造出這些別具一格的設計作品。

所謂的「玩物喪志」,就是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好好玩夠,玩耍的天性被打壓。

當他們能夠自己做主時,這種被壓抑的天性會被突然釋放出來,更容易讓自己沉迷在沒有質量的玩當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會玩的孩子、玩夠了的孩子,無論到了什麼樣的環境,總能發現好玩有趣的事物,並且會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把遊戲變得豐富又好玩。

科技與玩具的發展正在不斷地影響孩子與世界的互動,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必定是從科技中學習長大的一代,也勢必將創造出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新世界。

5

德國哲學家席勒說過:「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

玩耍是孩子接觸世界的第一步,也會是他實現自我的重要一步。

千萬不要小看一個會玩的孩子,也許他看似不務正業,但他擁有比其他孩子更強的能力。

而且說不定某一天,他就玩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者:洞見,來源: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版權說明公眾號:辣媽寶寶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發表於: 2018-06-25 03:23:17 AM

更多新聞請到臉書追蹤我們:我的分享平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