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洞見(ID:DJ00123987)

導讀

未來!註定是屬於會玩的孩子的時代。

1

心理學家約翰·蒙尼曾做過一個試驗。

他將幾十隻小猴子分為兩組,一組可以在籠內追逐嬉戲,而另一組全部被單獨隔離開,每隻小猴子關在不同的籠子里,不允許有跟同伴玩耍嬉鬧的機會。

結果,這些被剝奪了玩耍機會的小猴子成年後,在性格、行為習慣上,顯得比其他猴子更加孤僻、木訥,有時還會表現得敏感、易怒、暴躁。

這個著名的試驗,給了教育家們極大的啟發:

玩耍對於孩子來說,可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這個意義,不僅僅是在於遊戲有助於孩子的性格塑造,更在於它有助於孩子智力與體力的良好發展。

可以說,「會玩」是孩子最需要具備的能力。

2

龍應台說,「玩,可以說是天地之間學問的根本。」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許多家長會把「乖」作為評價一個孩子好壞的標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謂的「乖」就是,聽話,不反抗,安靜。

但太乖,不會玩,其實是一種缺點。

玩,是孩子用眼睛與雙手發現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

四川有一個八歲的男孩子,他最大的興趣就是玩泥巴。

在別的小孩都熱衷於放學之後看動畫、打遊戲的時候,他始終痴迷於玩泥巴,總是溜到自家後山的一片空地上玩泥巴,每次回家都是全身髒兮兮。

可想而知他的父母會多麼的生氣。如此「不務正業」的愛好,還經常滿身是泥,簡直就是玩物喪志。

直到有一次,父母悄悄地跟著他來到了後山,看到孩子用泥巴造出的東西后都傻眼了。

這哪裡還是泥巴?這簡直就是精緻的建築模型啊!

這些「房子」不僅細節逼真,每個都具有設計感,還錯落有致地分佈在一條「河」的周圍,最前方還修建了一個迷你城牆。

實在難以想象,這會是一個八歲男孩用泥巴創作出來的藝術品。

他在平時的生活中觀察到房屋建築的線條與結構,並在玩泥巴的遊戲中掌握到水與土的配比可以控制泥巴的軟硬度。

稍加留心,稍加用心,就能成就一個孩子的創造力。

會玩的孩子,都是生活的主人翁。

家長在批評孩子貪玩時忘記了很重要的一點:

在玩耍中培養起來的興趣與愛好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曾寫道:

上一百堂美學的課,不如讓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個鐘點的建築設計,不如讓學生去觸摸幾個古老的城市;

講一百次文學寫作的技巧,不如讓寫作者在市場裡頭弄髒自己的褲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

2007年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幼兒時期玩得比較足夠的孩子,到了5歲之後他們的智力要比對照組的孩子高出許多,在問題解決能力上表現更加優秀。

而現在的家長,最大的恐懼就是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爭先恐後地對孩子灌輸應試教育理念。

這些家長將成年人的現實和責任重擔加在孩子身上,將孩子玩耍的寶貴時間剝奪,從而也剝奪了孩子的創造力與幻想。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紐約有一個很潮的牙醫,名字叫愛德華。

他開辦的牙科診所是全美國最早使用數碼拍片的,也是最早使用電腦、採用電子郵件預約就診、安裝平板電視的診所,診所的平板電視還能上網,病人等候時還提供ipod。

1984年兒子馬克出生的時候,愛德華做了一個決定,為兒子買一台電腦。

在電影《星球大戰》剛剛上映的時候,馬克萌生了自己拍電影的念頭,愛德華二話不說給兒子買了一台手持攝像機。機器很大,愛德華就扛著機器和兒子一起拍了一部影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