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關於作者:

喬西·戴維斯,他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神經學領域。 

關於本書:

從身體效能的角度,讓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情時,怎麼才能把身體調整到一種巔峰狀態,進而對時間進行高效的利用。

核心觀點: 

第一,關注停頓點;

第二,管理心理能量;

第三,理解注意力的特點;

第四,掌控飲食和運動;

第五,讓環境為你服務。  

 

1.依靠自控力執行制定的計劃表,但很多人不能堅持;2.將事情按重要程度和緊迫性分類處理,但不具備實操性。

 

 第一種,關注停頓點 

做完一件事之後停一下, 想一想下一件事情,這個時間空隙就是停頓點。回想一下剛才哪裡做得不好,哪裡可以改進,哪裡可以提高,防止自己被工作的慣性帶著跑。 

案例1:

奧沙利文打桌球的時候,他爬下身子瞄一會,如果他覺得自己這一桿不能掌控,沒感覺,那他會停下來起身調整一下再去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案例2:

從一家公司辭職后,別急著找工作,給自己3個月的時間想想自己下一步怎麼走,自己需要什麼能力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想清楚了再行動。 

 

第二點,管理心理能量 

腦力和體力一樣也是會波動的,一方面會隨著時間波動,一方面根據你做事情的難易程度來波動。要根據自己大腦的狀態選擇相應難度的工作。 

案例1:

一般早上剛起床的時候精力最充沛,頭腦的活性最大,大概能保持2個半小時的活力 ,然後想再集中注意力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中午吃過飯,血液會流向胃裡消化食物,腦袋缺氧就會感覺昏昏欲睡。 

案例2:

比如你剛寫完一個苦思冥想的策劃案,立馬投入到下一個腦力工作,比如記一段文字,那你就會覺得非常吃力,一小段文字得背好多遍才能記住,因為越是需要注意力和創造力的工作,就越消耗腦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要先把困難的、費腦的事情搞定,之後做些簡單的重複性的工作。 

案例:

作者的一位朋友如果第二天有一個重要的會議,他從前一天晚上就會開始有意識的讓自己進入到這種盡量少做選擇的狀態里,比如第二天穿什麼衣服、吃什麼早飯都提前準備好,當然也會盡量不看手機,腦子裡面只是去醞釀會議的內容,不斷地模擬,第二天的狀態通常都會非常好,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自信和有活力。 

 

第三點,理解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並不是一種缺陷,是大腦本身的特點,分心是帶給我們創造力的基本機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