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台灣男孩才15歲就成為「矽谷搶手工程師」,回台後他只想問台灣人「這個問題」...

台灣現今社會對於所謂好學生的定義,不免就是「成績至上」,但卻忽略了學生其他可能的發展性,但即便是成績再好,長大以後可能就只是個考試機器,不會好好運用也等於白費了學習的時間....


而根據《數位時代》吳秉諭的報導,其實台灣有個現年才15歲的男孩,現在已經是矽谷炙手可熱的工程師,而這一切全都不是教育帶給他的,而是他自己「努力學習」來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時候的周益勛和其他在台灣長大的孩子沒兩樣,父母也希望他能進入好的高中、大學就讀,但才小小年紀的他卻找不到讀書的意義,就連老師都有那種「不讀書就是廢物」的觀念。而一開始周益勛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在國中努力念到校排前50,大家都很開心,但他卻還是很茫然,不懂「前50」的意義在哪。


漸漸的,他也決定把念書的時間轉移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上,而成績也開始下滑,就連家裡和學校的老師們都開始把它當成不念書的壞小孩,但他還是努力的自學程式語言和寫網頁,也不在乎別人怎麼談論他。而在一次機會中,他獲得了到台大教授葉丙成的工作坊實習機會,而在那他也第一次體會到沒人瞧不起他的感覺,也變得越來越有自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在這段期間,周益勛也努力存錢,自己買下了一張飛往美國的機票,前往嚮往已久的矽谷。而待在矽谷的這兩周,他也去了Google和Facebook的總部參觀。雖然英文當時只有非常基礎的程度,但他也很努力學習,主動找美國人說話,直到現在已能輕鬆與外國人對談閒聊。


到了那以後,他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校畢業生,但沒有人會因為自己的學歷而感到特別驕傲,因為那裏的人不管你現在有沒有成就,他們只信奉「是否有放手一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第二次前往矽谷時,周益勛遇到了隻身前往矽谷的台灣人簡有成。簡有成表示當時周就算沒有流利的英語技巧,還是很努力地與外國人攀談。有次周益勛還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告訴他說他一個人跑了十幾家銀行,終於辦到了金融卡,但這其實對一個才剛滿15歲又是短期居留的外國人來說,簡直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