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九道小吃,讓你了解原汁原味的客家美食

悠久的客家飲食文化,小吃有約幾百種,這些底蘊深厚的美食,每一道美味,都會讓你感到客家源遠流長的歷史,體會到濃郁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甜粄:

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於大盆中加糖(分為黃糖和白糖)揉搓成米團;大鐵鍋中鋪上芭蕉葉,將米團放入蒸至竹筷插入不粘為熟透,然後用刀切成正方形,食時再切成小薄片,可冷食、蒸、油煎、油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煎堆:

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於大盆中加糖、加熱水(分為黃糖和白糖)揉搓成米團;將糯米粉團揉圓,壓平,包入炒熟的花生、白糖和芝麻做成的餡,也可以無餡,將粉團在芝麻粒上來回滾動蘸上芝麻;將煎堆放進熱油中,邊炸邊用筷子翻動,使之均勻受熱,炸至金黃色時撈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油角:

將麵粉加上水和若干個雞蛋,揉搓至有韌性為止,取出一小團麵糰,用檊面棒碾軋成薄薄的麵皮,用圓型小器皿,在沒有專用的包油角器皿以前,我們都是用鍍鋅鐵制的大電筒的兩頭做「蓋」,在麵皮上用力一蓋,蓋成約三四厘米直徑的圓面片;把炒熟的花生米碾碎,加入白糖、炒熟的芝麻,再加入椰絲,摻勻作為餡。在圓面片內放進餡包成半月型角子,沿邊捏緊並扭上花紋,最後放進油鍋里炸成金黃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艾粄、葯粄、山芋粄、蕃薯粄、南瓜粄、粟粄、紅粄:

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加入搗爛成糊狀的艾草、加糖、加水揉搓成米團,將糯米粉團揉圓,壓平,用模具印花,放於大鐵鍋中鋪上芭蕉葉,蒸熟。葯粄的做法與艾粄相同,加入七種草藥,如雞屎藤、薴葉、山蒼樹葉、白頭翁、蒼耳草,茅根等,有消食健胃,去暑除濕的作用。在糯米中加入蒸熟的蕃薯或山芋等可做成各類甜餅,加入粟粉可做成粟粄。客家人遇辦喜事大都會打紅粄,用來祭拜、回禮,紅粄一般是用紅麴染色,有粉紅和深紅兩種顏色,它存在於我兒時的記憶中,好看多過好吃,長大了就只看不吃了,總覺得它是用來看的,遠不及葯粄、蕃薯粄、粟粄好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五、蘿蔔粄、蔥油餅:

糯米粉為主,粘米粉適量,把蘿蔔刨成絲,加入豬肉丁、蔥,放少許鹽,裝入淺底盤子中蒸熟,或調成米糊狀油煎均可。發酵麵粉或糯米粉調成米糊狀加入香蔥、鹽,便可做成香蔥薄餅。我有一個女同學是做蔥油餅的高手,她是用擀麵杖將麵皮擀得薄如紙,鍋內放一點點油烙至兩面金黃,烙出來的蔥油餅不油不膩,又香又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