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帶節奏:鄭州534億打造的「海綿城市」難吸水 英國怎麼樣?

2021年7月,河南全省遭遇百年不遇之強降雨,多地水災嚴重,其中僅省會鄭州一地就在4天之內降下了345毫米的雨量,不僅刷新當地歷史極值,也破了全國省會城市降雨紀錄。受連日暴雨影響,鄭州多個地區內澇,地鐵隧道被水淹沒,造成12人喪生,令人痛惜。

就在全國人民鼎力支援河南救災的當兒,BBC在它的中文網上陰陽怪氣地發文質疑鄭州「投入逾500億人民幣」建設「海綿城市」沒有起到作用,稱「一場暴雨似乎打破了這個神話」。緊接著,網上一些人也跟著發聲,質疑巨額資金去向,要「我幫你們查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BBC帖文帶節奏

什麼是海綿城市?

儘管有許多人鼓吹英國下水道、德國下水道、日本東京下水道,但「海綿城市」無論從概念提出、具體試點實踐,還是全國範圍的推廣,都是中國首創。

早在2012年4月,「海綿城市」概念就在《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上被提出來;次年,這個理念首次獲得高層認可;2017年,國家強調海綿城市不僅限於重點和試點城市,還應該成為所有城市都重視的「裡子工程」。

海綿城市如此受重視,它到底能起什麼作用?2015年《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它應採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形象地說,它應該像一塊地下的海綿,在下雨的時候快速吸水並存儲,在需要時我們能利用這些寶貴的水資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綿城市原理

但是你需要知道,無論城市還是鄉村,我們的地下都沒有海綿,薄薄土層之下,有的是堅硬的岩石。為了方便交通和生活,我們在泥濘土壤上面鋪石子,再覆蓋堅固的水泥。水泥不滲水,為了排掉雨水,就需要建設繁複的下水道系統。

東京G-Gans地下水庫平時是空的

城市下水道是一項極其耗錢費力的工程,往常只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少數中心城市才能造得起。某些人津津樂道於倫敦、紐約、柏林地下的「城市良心」,讚歎於東京的「地下神廟」,但他們絕口不提東京為了建設G-Gans項目耗資26億美元(當時值180億人民幣),並且這座地下水庫建成之後東京依然會遭遇水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京內澇

作為一座濱海城市,只要海水不倒灌,東京向外排水相對還是要容易一些,它只要將雨水迅速收集,然後在雨勢減弱時抽出來排入大海就完事了。而鄭州是一座大型內陸城市,照搬國外現成的經驗顯然不合適。

雨不會對準你的防洪排澇設施下,降雨範圍是廣泛的,同時降雨量的分佈不平均。我們不知道未來哪裡雨下得多什麼地方雨下得少,因此排水管道的設計需要參考這個地區歷史氣象數據。一般城市道路的排水按照「3年重現」的數值設計,重點區域和主幹道路按5~10年一遇,泄洪暗渠按20年一遇。只有重大水利工程才會考慮百年一遇的歷史極值。

柏林排洪道並非都有這麼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