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窩裡橫,外面慫」?教您幾招,搞定孩子兩面性格不用愁

ICPS法是人際認知問題解決的縮寫,它是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默娜.R.舒爾提出的,主要是指通過對話、遊戲和活動等獨特的方式教會孩子處理與他人之間的衝突,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且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從而克服社交恐懼,增強社會能力。

·首先,教會孩子觀察行為之前和之後的區別,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會對他人產生影響的,激發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意識。

記得之前帶著孩子讀過一本名叫《生氣街》的繪本,講的是一個叫妞妞小女生,因為喜歡亂髮脾氣得罪了整條街的人,結果把這條街上的每個人都惹得很生氣。後來妞妞通過反思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開始學著主動和人打招呼,也學會了分享和樂於助人,漸漸地,這條街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每個人的臉上又看到了久違的笑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通過帶孩子讀這類繪本,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引導孩子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學會正確規範自己的行為。

另外,還可以通過字詞遊戲的形式展開,其中有六組重要的字詞:①是/不是、②和/或者、③一些/所有、④之前/之後、⑤現在/以後、⑥相同/不同。通過有意識地教會孩子使用這六組字詞,幫助孩子感受行為前後的變化,建立多種選擇的思維方式。

·其次,教會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方法一:看圖遊戲。在孩子看圖片或動畫片的時候,可以經常問問孩子,圖片中的人是什麼感覺?他的心情如何?比如佩奇和蘇茜在一起玩,忽視了旁邊喬治,喬治當時是什麼樣的心情?

方法二:在生活中教孩子觀察他人的感受,讓孩子學會一些基本的情感辭彙,比如,開心、傷心、生氣、沮喪、鬱悶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方法三:討論感受。針對某件事情,和孩子討論一下他自己以及別人的感受。比如,孩子把爸爸的電腦弄壞了,看到爸爸回來,躲在一邊不敢說話。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媽媽可以問一下孩子現在是什麼感受?爸爸是什麼心情?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行為,體會他人的感受。

·另外,最好教會孩子更多的高級的辭彙:

①合適/不合適、②如果/那麼、③可能/也許、④為什麼/因為、⑤公平/不公平。教孩子用這些詞語造句,孩子如果能夠熟練地使用這些高級辭彙,有利於他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後,幫助孩子尋找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

角色扮演遊戲:

家長和孩子進行角色扮演,還原一下事情經過。比如,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家長可以扮演那個小朋友,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下解決問題的辦法。

把每一次矛盾都當做一個找辦法遊戲來處理,那麼每一次的經歷都會成為孩子成長的階梯。

·當然,只有解決辦法是不夠的,家長還要教會孩子考慮每種行為的後果,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①教孩子用「之前」和「之後」的句式來描述事情的經過;

②和孩子一起編故事,家長可以創造一個故事開頭,讓孩子想象出多種故事結果;

③針對一件事情,和孩子一起想象各種可能的結果,用「如果……可能會發生……」句式進行描述。

舉個例子:如果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孩子欺負了,有的家長會建議孩子打回去,或者跑去告訴老師,但是這些都是家長在解決問題,而不是孩子自己。

如果用ICPS方法,可以這樣做:

孩子:林小成打我。

家長:發生了什麼事?他為什麼打你?

孩子:他就是打了我!

家長:你意思是他無緣無故打你的嗎?(鼓勵孩子思考事情原因)

孩子:是我先打他的,因為他不讓我玩他的玩具。

家長:當你打林小成的時候,他會是什麼感覺?(引導孩子考慮他人感受)

孩子:應該很生氣。

家長:你知道他為什麼不讓你玩他的玩具嗎?(引導孩子理解他人的想法)

孩子:不知道。

家長:你怎樣才能知道?

孩子:我可以問他。

家長:那你去問他吧,看他願不願意告訴你。(鼓勵孩子搞清事實,發現問題)

當孩子了解原因后

孩子:他說我從來不讓他玩我的玩具。

家長:現在你明白他為什麼不讓你玩他的玩具了,你能想想自己怎麼做或怎麼說,他才會讓你玩他的玩具嗎?(鼓勵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我可以不和他玩。

家長:如果你這樣做,可能會發生什麼?(引導孩子思考後果)

孩子:他可能不願意和我繼續做朋友了。

家長:你想讓他做你的朋友嗎?

孩子:想。

家長:你能想個不同的做法,讓他願意繼續和你做朋友嗎?(鼓勵孩子進一步思考)

孩子:我可以把玩具拿給他玩。

家長:這個辦法不錯,你為什麼不試試呢?

家長在用ICPS法幫助孩子提高社會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替孩子解決問題的慣性,相信孩子,他們天生具備解決問題的潛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用ICPS法,還有一些具體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與人交流的技能。

家長可以邀請朋友或同事家差不多年齡的孩子來家裡做客。如果孩子表現出對某位小客人很感興趣,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家長可以通過示範教給孩子常用的語言。比如:「你好,我叫***,你叫什麼名字?」「我們可以做朋友嗎?」「你願意和我一起玩嗎?」當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與其他小朋友逐漸熟絡起來,家長要適時退出。

除了孩子在出現衝突或矛盾的時候,可以再次示範處理問題的方法,其餘時間可以讓孩子自由互動。

漸漸地,可以把孩子帶到更加開放的公共場所,慢慢地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讓他們嘗試與不同的陌生人交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家長可以利用幼兒園觀摩的機會,觀察孩子的表現,和老師進行細緻的溝通。請老師在平常的活動中,多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互助、分享與合作,給孩子分配更多的任務或更重要的角色,鍛煉孩子的膽量和勇氣。

一開始,孩子在外面可能只是站在一旁看別的小朋友玩,還不願意主動交流,家長切莫心急,其實觀察模仿也是一種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玩,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以身作則,不論在家還是在外,都要做到表裡如一,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典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