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死,家裡就有你大姑姐的一席之地」,老人的三觀能有多歪

張瑤提出了讓她大姑姐帶著孩子搬出去住。

她大姑姐就開始哭,說自己離婚了,連娘家都容不下自己。而張瑤的丈夫則表示:「我姐姐沒錢,哪有錢付房租。再說了,家裡這麼大的房子又不是沒地方住,為什麼非得讓我姐姐出去住,你怎麼這麼容不下我的親人。」

張瑤時至今日才明白,她的「賢惠」和「孝敬」,不僅沒有被男人感恩,還被男人當成了理所應當。張瑤簡直想要冷笑,真的是不能對男人太好,因為,他真的會得寸進尺,忘記了自己的真實情況。

而張瑤的公婆更是讓她嘆為觀止,竟然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我們還沒死呢?這個家還輪不到你做主呢。我們只要不死,這個家就有你大姑姐的一席之地。我兒子的房子,我說讓誰住,就讓誰住,你要是容不下你大姑姐,就自己走,沒人攔著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瑤感慨,真的是,不到一定地步,她很難看清公婆和男人的真面目。也只有到了這樣的時候,張瑤才看清楚自己在這個家的地位。

哪有什麼她以為的歲月靜好,不是是她單方面的付出和自欺自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瑤提了離婚,帶著女兒搬出了那個房子。她跟男人說:「這個房子是共同財產,離婚的話,我們就把這個房子賣掉,財產平分。」

張瑤的丈夫負隅頑抗,對張瑤說:「你想離婚自己離,反正我不離婚。」

那就拖吧。

張瑤最不怕的就是拖。張瑤不再還那個房子的房貸。而男人的工資還完房貸后,就所剩無幾。他的錢還要養他的父母,養他的姐姐,養他姐姐的孩子。不到半年,男人家裡的生活就已經捉襟見肘了。

而張瑤帶著女兒租房子住,少了四個人的白吃白喝,日子過得特別輕鬆。而她的女兒也說出了這樣的話:「終於不用擔心我的玩具被砸壞了。」

拖到最後的結果是,張瑤成功離了婚,那個房子最終也被賣掉了,財產平分,孩子歸了張瑤。

男人重新租了房子,依舊是跟著自己的姐姐和父母同住。他們對外表示:「張瑤沒親情,太不容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瑤笑:「請你們繼續你們的親情,抱團一點點貧困下去吧。我不奉陪了。」

張瑤離婚後,用手裡的錢買了一套小點的房子。她把自己的父母接過來,跟父母同住。父母幫她看著孩子,也幫她張羅著婚事。

在張瑤的父母看來,他們只是短暫地陪伴女兒。等女兒有了新的生活,他們還是想要回到老家過自己的生活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老人總認為,自己的孩子就該抱團。他們覺得,他們和他們的孩子始終是一家人,而女婿和兒媳婦都是外人。只有他們的孩子去抱團,他們才覺得有親情。

其實,這些老人從未懂過什麼是真正的親情。真正的親情,從來都不是盲目地抱團。

張瑤的公婆覺得自己的兒子就該幫扶女兒。他們卻沒反過來想過,如果他們的女兒真的對自己的親弟弟有親情,會眼睜睜地看著弟弟離婚,放棄好的生活嗎?

老人盲目地讓孩子抱團,不過是滋長了「懶惰」孩子的自私自利罷了。一個孩子過得不好,他們並不甘心,他們要把過得不好的這個孩子放在過得好的孩子的家裡,讓過得好的孩子,也變成過得不好的孩子,從而成全了他們所謂的親情。

這樣一個孩子過得不好,其他孩子也沒權利過好的親情,真的是親情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親情若如此,那麼便是這個家最大的災禍。

因為,這個家只縱容壞,不提倡好。

 

我婆婆有三個兒子,她始終秉持這樣的一個觀點:「人家過得好,是人家的本事。你過得不好,是你自己沒本事。兄弟們之間,各人過好各人的日子。有了急難事,親兄弟,有能力幫,都該幫。沒能力幫,也別挑理,誰有誰的難處。」

我不覺得我婆婆的這番話涼薄,相反,我老公他們弟兄們之間的感情特別好。

他們都是努力過自己的日子,兄弟過得好了,他們開心,但是不會想要分兄弟的好處。兄弟過得不好了,他們也總是掛心,但是過得不好的那一個,始終是堅持自己努力過日子。

他們之間也會有金錢往來,每當這個時候,彼此都會覺得還是親兄弟親。可有人沒能力幫的時候,他們也不會怨懟,他們會覺得,都是親兄弟,要是能幫,早就幫了。

他們都是非常忠厚老實的那種人,說話都很實在。

我覺得他們之間的友好跟我婆婆的教育有關。

她讓他們獨立自強,而非依仗過得好的兄弟。她讓他們互相幫忙,但是也彼此理解各自的難處。

這才是真正的親情。

我們希望對方好,對方幫我們,我們感謝。對方不幫我們,我們也能體諒對方的難處。我們不因為這幫和不幫就看輕了這親情。

唯有如此,這親情才能延續。

不要盲目地覺得親情,就該抱團,就該熱烈。最好的親情,該是感謝和理解。

願我們真的能理智地對待親情,而非用一個所謂的「血緣」,就泯滅了所有的「是非對錯」。

是非在前,情義在後,願更多的人能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