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死,家裡就有你大姑姐的一席之地」,老人的三觀能有多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永遠要懂這樣一個道理:

別人過得不好,不是你造成的。你對於她的幫助,該出於自願,而非遭人逼迫。

我們村原來有一個老人,生了五個兒子。前四個兒子都娶了媳婦,等到第五個兒子娶媳婦的時候,老人的歲數大了,沒錢給小兒子娶媳婦了。於是,她就提出:「你們四個哥哥必須每個人給弟弟出五萬,不出,我就躺到你家的大門口去鬧。」

我記憶尤其深刻的是,有一個兒媳婦站了出來說了這樣的話:「你兒子娶不上媳婦,又不是我們的錯。憑什麼非要我們出錢。要是出,也是我們自願。我們不願意,你楞逼我們,那我們就一分不出。」

這個婆婆真的到四個兒子的門前去鬧了,但結果是,四個兒子每人拿了一萬,之後不管老人怎麼鬧,他們都不出了。

他們對周圍的人說:「我們有妻有子,家裡也不富裕。養父母,我們有責任。但是給兄弟娶媳婦,我們一人拿一萬已經是心意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老人跟四個兒子反目成仇,到處說四個兒子的壞話。她覺得自己白養了這四個兒子。

可笑的是,老人的小兒子始終不正干,娶了媳婦也沒有留住。老人就一直養著自己的小兒子。後來,老人病了,沒錢養自己的小兒子了,她的小兒子就跑走了。

剩下了癱瘓的老人,被自己視為仇人的四個兒子輪流贍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多老人,有一種很錯誤的思想:孩子的東西,就是她的東西。即使孩子結了婚有了妻兒,那麼她孩子擁有的一切也都是她的,包括兒媳婦和孫子有的,她都覺得自己有支配的權利。

《雙面膠》里李亞平的母親就是這樣的思想,她始終認為李亞平有的一切都是她的,她對孩子們的財產有著絕對的支配權,於是,她在其他子女有難的時候,很理直氣壯地要賣掉李亞平的房子。即使,李亞平的房子,是他的妻子胡麗鵑的父母出資買的。

張瑤的房子不是她父母出錢買的,但是,卻是她和丈夫李剛白手起家奮鬥出來的。

張瑤算是農村那種少有的把公婆當親爹媽孝順的兒媳婦,她在買房子的時候,就故意買的大房子,方便兩邊的老人過來養老。可她怎麼也沒想到,她沒有方便家裡的老人,而是方便了自己的大姑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瑤買的是複式的房子,為此,她和丈夫背了一大筆的房貸。但是想到,自己和父母以及公婆以後能住的方便,張瑤就覺得多辛苦也是值得的。

房子裝修好的第二年,張瑤就把公婆接到了新房子。他們住樓上,公婆住樓下。他們工作忙的時候,公婆還能幫他們照看孩子,照看家,張瑤一直對這種生活狀態很滿意的。

可等到她大姑姐離婚,這一切和諧都改變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瑤的大姑姐結婚10幾年,居然一天班都沒有上過。她一直是被男人家裡養著的狀態。可不想男人做生意失敗了,她就馬上帶著孩子跟男人離婚了。

張瑤的大姑姐離婚之後,帶著孩子住到了張瑤家。在她大姑姐看來,我父母在哪裡,我就該在哪裡。

而張瑤的公婆也覺得自己的女兒就該跟著自己住。他們覺得女兒離婚了,他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管女兒和女兒的孩子。可這有一個讓張瑤很難接受的前提,那就是自己的公婆是完全不掙錢,靠她和丈夫養著的。

他們平時的吃穿都是張瑤和丈夫出錢的。

現在大姑姐來了,性質就不一樣了。張瑤和丈夫有贍養兩個人老人的義務,但是卻沒有養她大姑姐和她大姑姐孩子的義務。

剛開始,張瑤的大姑姐離婚,張瑤就覺得她大姑姐過於涼薄。張瑤大姑姐的丈夫是個挺憨厚的人,養了她大姑姐十幾年,一朝有難,她大姑姐絲毫不顧及夫妻情分,只想著自己不能被連累。

之後她也想過,她大姑姐落了難,自己能幫一點就幫一點,盡了親戚的情分。

可她沒想到,她大姑姐吃著她的,花著她的,還想要在這個家裡當家做主。

 

她大姑姐離婚後,完全沒有上班的打算,一邊讓張瑤給她介紹對象,一邊在家裡好吃懶做,自怨自艾。而張瑤的公婆完全縱容自己的女兒,始終都覺得女兒離婚了,心情不好,也是可以原諒的。至於工作,他們的女兒已經這麼多年沒有工作了,哪裡能找到像樣的工作。

沒工作就沒錢,於是她大姑姐經常到樓上穿她的新衣服,用她的化妝品。張瑤鬧過幾次脾氣,可張瑤的婆婆完全向著落魄能哭會鬧的女兒:「她不是沒錢嗎?沒錢,不用你的用誰的。你要是不願意她用你的,你買的時候,就多買一件。她現在沒錢,沒工作,離婚了,自己帶一個孩子,你們當弟弟弟妹的,難道就不該幫著她點。」

張瑤實在沒有幫她大姑姐的任何想法。

張瑤每天六點起來,就開始上班。很多時候,為了多掙錢,晚上加班到12點,完全是常態。至於吃飯,那真的是,能湊合一口就湊合一口。

張瑤的大姑姐每天睡到自然醒,想吃什麼了就出去吃什麼。明明沒錢,還想要繼續過被人養著的好日子。

而張瑤的公婆絲毫不想改變女兒的生活態度,始終覺得女兒就該是被養著的狀態,而張瑤就該是養一家子的狀態。

 

張瑤心裡很不平衡。

自己累死累活是為了讓自己過好日子的,不是為了給她大姑姐製造好條件的。她大姑姐是離婚了,但是她離婚,又不是自己的錯,憑什麼讓自己犧牲自己的好日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