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號航母為什麼比不上遼寧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源:Ibiblio)

 

法國航空母艦拉斐特號,原美國海軍蘭利號(CVL-27不是CV-1)

 

三艘二手航空母艦和一艘三手航空母艦的到來讓法國人解決了有無問題,其中兩艘獨立級輕型航空母艦曾經都是大名鼎鼎的美國太平洋艦隊TF-38/58的成員:貝勞伍德號(USS Belleau Wood CVL-24)和蘭利號(USS Langley CVL-27)。

另外一艘二手航空母艦是原英國皇家海軍的巨像號(HMS Colossus,15),是一艘滿載排水量不到兩萬噸的輕型航空母艦。巨像級航空母艦及其改型先後造了十幾艘,戰後英國人養不起這些航空母艦就到處半賣半送因而海外用戶特別多:法國一艘、巴西一艘(三手艦,米納斯吉娜斯號)、印度一艘(維克蘭特號)、荷蘭一艘(後來轉給阿根廷,也就是那艘五月二十五日號)、阿根廷兩艘(全是三手艦)、加拿大三艘(其中一艘後來轉手給阿根廷)、澳大利亞三艘(其中一艘是後來在中國拆掉的墨爾本號,還有一艘轉給巴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級艦之一:巴西海軍米納斯吉納斯號

 

那艘三手航空母艦是一艘滿載排水量都沒過五位數的商船改裝的復仇者級護航航母原英國海軍欺騙者號(HMS Biter,D97),這個小不點在二戰中在美國完工;後來被投入到大西洋海戰戰場作為獵潛編隊的旗艦帶著一大票驅逐艦滿世界追殺德國潛艇。戰後這艘小航母被還給美國,不過那個時候美國海軍航母泛濫成災;美國人把她翻新了一下后就轉手給法國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欺騙者號護航航母

 

但是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法國斷然沒有像凱申物流那樣依靠二手破爛艦船度日的道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在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到位后這幾艘二手三手航空母艦就被法國人退了回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欺騙者號護航航母

 

到現在凱申物流都只能使用「貼牌」的美國報廢驅逐艦(買入兩到三艘報廢艦后拆掉能用的部件再拼接成一艘還能動彈的艦,主要改裝過程在美國完成)或者「老黃瓜刷綠漆」后的二手甚至N手老式驅逐艦(比如說基德級驅逐艦)

 

戴高樂號是70年代中期開始規劃的,那個時候整個歐洲造過的最大的航空母艦是英國於1955年下水的43000噸(1978年改裝後排水量才達到50000噸以上)的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 R09);而同時期法國人的兩艘克萊蒙梭級才三萬多噸還不如美國二十年代造的列剋星敦級。

戴高樂號設計排水量42500噸和皇家方舟號大改前差不多,「趕美」沒戲了但是「超英」還是沒問題的,不過戴高樂號龍骨還沒鋪上船台(戴高樂號龍骨上船台那是1989年的事情)這皇家方舟都退役快十年(1979年退役)了。

戴高樂號2009年出海活動(圖源:usni)

 

整個建造過程也告訴了世人這「十年造一艦」可不是印度和俄羅斯的專利,戴高樂號造了半拉發現兩個要命的問題:一個是甲板長度不夠,原定搭載的E-2C飛不起來;另外一個更慘,沒有艦用核反應堆。

第一個問題相對好解決,把甲板加長一些;另外一個就非常不好解決了,水面艦艇用的反應堆法國人之前就沒搞過,就算是有心想搞吧,看看荷包已經沒錢了。

法國人的解決方案和他打仗一樣非常的「光棍」:當年他打仗打不贏把快樂旗一舉就不打了,現在搞航空母艦核反應堆沒錢了把手一攤就不搞了。那核動力航空母艦沒動力怎麼辦?

那不是有凱旋級核潛艇的反應堆嘛,搞一套來裝上去就是了;一套不夠用的話,那就再來一套好了;核潛艇用的核反應堆那也是核動力嘛。核動力航空母艦安裝核潛艇反應堆到目前為止獨此一家,其代價就是這艘航空母艦的極速大幅縮水外帶工期以年為單位大幅延長。傳說中的戴高樂級二號艦計劃因為沒錢直接被斃掉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戴高樂號在港口(圖源:RFI)

 

從龍骨下水到舾裝到改裝再到服役,戴高樂號用了差不多十一年的時間於2001年正式服役。由於歐洲一直就沒有幾艘像樣的航空母艦,這戴高樂號下水后風頭無兩很是讓法國人嘚瑟了一段時間。不過法國人明面上嘚瑟個不停,但是內心應該是特別苦澀的:這艘艦從服役到現在問題一直都有,什麼螺旋槳葉掉大西洋里了啊、飛機摔了啊、維修事故把工人給「修」進了醫院啊還有洗個衣服都能搞的全艦皆知的洗衣機啊等等等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