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注意,孩子這11種行為屬於心理問題,再不重視就晚啦

主要原因:退縮行為一般在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出現,心理學表明這是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和障礙,擔心自己在同伴、老師或父母面前出醜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為。退縮行為可能是先天適應能力差導致,但也跟後天的撫養教育不當有關,有些家長從小不讓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或是過分照顧和遷就,就會造成孩子的適應能力較差。

幹預技巧: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

家長應多方創造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遊戲,並多陪兒童一起參加社交活動,讓兒童適應公共場所的活動。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父母和教師應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外界環境,在小夥伴之間建立和和睦的人際關係。

7、厭食和偏食

表現:有些孩子長期食慾不佳,或是嚴重的挑食和偏食,這樣的孩子通常身體瘦弱,易感冒、腹瀉,且營養不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要原因: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厭食主要是疾病和身體原因導致,其實心理也是導致小兒厭食的三大因素之一。挑食和偏食是典型的小兒心理障礙的表現,若就餐前或進餐時心情緊張、焦慮、壓抑,睡眠不足或疲勞,食物感官性狀的不良刺激等,也會使小兒產生厭食心理。

幹預技巧:營造愉快的飲食氛圍

除了帶孩子做全面檢查,治療身體疾病之外,還要注意幹預孩子的心理。孩子不想吃飯時,切不可打罵、強迫、懲罰、哄騙,要細心分析小兒產生厭食的心理因素,採取誘導、暗示、鼓勵的辦法,一定要營造愉快的飲食環境。

8、6個月至兩歲的寶寶屏氣發作

表現:有的嬰兒在遇事發怒、驚恐或不合意的時候,突然會大哭不止,直到呼吸暫停,嚴重者甚至伴隨嘔吐、抽筋,而後恢復原狀,這種現象叫屏氣發作,又叫呼吸暫停症。一般發作時間在半分鐘~3分鐘之間,可數月一次或一日數次。一般在6月至2歲內發作較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要原因:這個時期的嬰兒還沒學會說話,沒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憤怒、不滿等情緒;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殊不知寶寶的任性是從繈褓中就開始養成。

幹預技巧:及時安撫孩子

父母平時要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既要嚴格要求,也要及時瞭解孩子的情緒變化,儘量避免情緒方面的刺激,以減少寶寶屏氣發作的次數,寶寶一旦發作你要及時安撫孩子,或把孩子抱到室外,換一個環境也許就能緩解寶寶的情緒。

9、拔毛癖

表現:有些孩子喜歡拔自己的毛髮,比如眉毛、睫毛、頭髮等,而且經大人反復勸說之後無法改善。

主要原因:孩子出現拔毛癖,大多是因為孩子與家人的心理衝突或在學校的心理衝突,如親子關係不良、教育方法不良、人際交往不良、學習壓力等,出現情緒焦慮和憂鬱導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幹預技巧:找出焦慮原因並改善

首先要找出孩子焦慮緊張的問題所在,家長多和孩子溝通,改善親子關係,改變造成孩子問題的教育方式,要像朋友一樣跟孩子聊天,鼓勵孩子跟爸爸媽媽說心裡話,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促進親子關係的同時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10、小兒夾腿綜合症

表現:小兒可兩腿併攏或交叉內收或利用桌子或椅子角摩擦外陰,女孩常兩腿交叉上下擦動,摩擦時出現面紅、眼神凝視及額頭或全身出汗等現象。小兒多在入睡前、剛睡醒時或單獨玩耍時進行。每次持續數分鐘,發作次數不等,可一日數次,或數日發作一次。

主要原因:有的兒童因家庭氣氛緊張、缺乏母愛、遭受歧視等感情上得不到滿足,又無玩具可玩,通過自身刺激來尋求宣洩,從而產生夾腿動作;有的則是由於偶然摩擦產生快感後形成的習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幹預技巧:轉移注意力

家長不要讓孩子穿過於緊身的衣褲,以免摩擦生殖器;由於很多小兒夾腿綜合症都是在入睡前發生,家長可以在睡前安排一些活動,比如親子閱讀,陪伴孩子入睡。另外,儘量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不要給孩子獨處的機會,通過豐富的活動和遊戲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千萬要注意不可打罵和羞辱孩子。

11、撞頭、打滾等行為

表現: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在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撞頭的自虐行為,比如跪地磕頭就是撞牆。此外,常見的自虐動作還有搖頭、打頭、打滾、捏自己、抓頭髮、扯耳朵等。

主要原因:孩子在情緒受到刺激、要求得不到滿足,或者疼痛因素刺激時,就會出現自虐行為怪癖。自虐其實是孩子有訴求的一種表達,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或某些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表現。

幹預技巧:弄清自虐原因多數孩子是只有在不被滿足的情況下才採取自虐行為,因此更有可能是心因性引發的。家長要弄清楚孩子自虐的起因並進行矯治,比如檢視父母的婚姻關係等。如有必要,應該諮詢心理醫生。

參考來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