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用來討好別人的,而是用來善待自己的。對於生活上的一些人,我們要勇敢說,我拒絕為你的不要臉買單。

有著錯誤的思維,認為不拒絕別人就是好人。

這種思維的形成,多半來源於小時候的經歷。

小時候,如果你的行為叛逆,會被批評,被認為是壞孩子

;而當你聽從長輩的話,就會得到這樣的讚美:「你真是個好孩子!」

稍大的時候,又被教要做好人,才更容易獲得別人的青睞。

於是,就形成了這樣的一種邏輯:好=聽話、順從,

別人說你好=對你的肯定和認可。進而演變成:

聽話和順從就可以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

二是習慣型「好人」。顧名思義,就是習慣了做好人的感覺,

幫助別人的舉動讓你產生了「上癮感」。

習慣型「好人」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難以累積自信,

要不斷尋求別人的認可,用別人的認可來認可自己。

 

三是逃避型「好人」,這種人對憤怒、敵視、衝突

以及對抗拒感到不安和恐懼,所以會通過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人」的方式避免落入到可能的衝突中。

所以總是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一次一次地

答應別人的請求,導致自己活得一點都不快樂。

三毛說:「不要害怕拒絕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於正當。

當一個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

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所以,不要害怕去拒絕別人,先溫暖自己,再擁抱他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敢拒絕、不會拒絕的原因大家知道了,可真的實行起來,

又有一定的難度,那麼,要如何才能順從自己的內心,拒絕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呢?

1. 改變原有的聽話就可以得到認可的思維。

不可否認,我們在生活中或職場中,要多吸取別人的意見,

樂於助人,但這要在力所能及之下,如果這會消耗你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影響你其他的正工作那就要仔細思量一番了。

你一味的順從並不能讓人從心底佩服你,你真正應該做的,

是竭盡全力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若有餘力再幫助別人,

同時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讓自己成為強者。

2. 從根源上先排除別人經常麻煩你的可能性。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一般會找什麼人幫忙,一定是那種很好說話,

什麼都不會拒絕的人,所以,如果怕抹不開面子拒絕別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防從根源上先排除別人經常麻煩你。

在平時的交往中,可以先亮出自己的底線,

讓別人知道哪些是你不喜歡的或者反感的事情,

這方面的事情別人就不會經常來麻煩你,

即使有求於你,也會有失敗的心理預期,

即使你拒絕了他,他也不會感到很失落或者是很生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 拒絕別人的時候,適當解釋一下理由。

很多人不敢拒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害怕被人嫌棄是一個冷漠的人,

所以在拒絕時,可以適當地解釋一下自己拒絕的原因,

讓人覺得你的拒絕是情有可原的,並非不想幫他。

4. 拒絕時,委婉、圓融一些,給人留些面子。

當然,如果是碰上單細胞生物,聽不懂言外之意,

就不要那些彎彎繞繞,直接了當的告訴他你的答案。

畢淑敏在談到拒絕的時候說:

「拒絕是就是一種權利,你那麼好說話,又有誰能體諒你?

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時候,你捨棄了自己寶貴的時間,

卻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們壓榨,於他們而言,你所做的事都不值一提。」

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絕,做不到的事不要勉強,

先溫暖自己,再擁抱他人。你的人生不是用來討好別人,而是善待自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