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暑假也要帶孩子去旅行!真正的教養在路上

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體味不一樣的生活,不管對於成人還是孩子來說,旅行都是最直觀的方式。真正的教育在路上,帶孩子旅行,不是我們帶他們看世界,而是世界透過他們的眼睛和心靈,折射出不一樣的光彩。總有人問我為什麼要帶孩子去旅行?去旅行既考不了級,也加不了分,還不如趁暑假讓孩子上個鋼琴、美術、舞蹈之類的培訓班,既能考級加分,還能讓孩子有個已技之長。

 

然而孩子成長過程中,語數外的知識,鋼琴、美術、體操的技能,是硬功夫;性格、情操、眼界、心理等等則是軟實力。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旅行就是孩子獲得豐富經歷的重要途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心理學教授在課堂上分享了美國加州大學生物學家馬克·羅茲維格歷時10餘年,經過16次實驗,證明的多重感官體驗對大腦的積極作用。

具體實驗過程是,他把一胎所生的小白鼠平均分成三組,一組在純鐵籠環境中,一組會有少量外界刺激,但仍在相對貧乏的環境中生活,還有一組在光線充足、設備齊全,外界刺激豐富的多元環境中生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幾個月後,實驗結果表明:相比貧乏環境組,在豐富感官刺激環境中生活的老鼠,明顯更加機靈好動,反應敏捷。同時,在對不同組老鼠的解剖之後發現:在多重感官刺激環境中生活的老鼠,大腦皮層更重且更厚;大腦中的乙醯膽鹼酶也更具活性。

而正是這個乙醯膽鹼酶,是激發孩子神經衝動傳遞的重要物質,活性越高,孩子的記憶力、學習能力也越強。

在進一步對人的觀察和研究中。其它科學家也陸續發現,豐富環境中的生活經歷有助於提高學習力。

這說明,先天遺傳資質一樣的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下,大腦的發育也會有顯著的不同。

而孩子在旅行中的經歷,恰好為孩子提供了豐富感官刺激的環境。孩子們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來到與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活環境,見到各種各樣的人,這些都會對孩子大腦培養產生積極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上有個熱門話題: 見過世面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最感動網友的回答,是一位父親,寫給兒子喬巴的信:

“孩子,你只有見過世面,才能適應各種生存環境,有能力在未來的生活裡遇事不驚,泰然自若;孩子,你只有見過世面,你的眼裡才會擁有更廣淼的世界,帶著包容與好奇之心走得更遠;孩子,你只有見過世面,才會領略更多的人生百態,才懂得人生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本就不同;終有一天,你將背起行囊漸行漸遠,只願遠去那背影,寬容、自信、堅強而獨立!”

喬巴的父母是普通的白領,他們沒帶孩子上早教、進雙語幼稚園、更沒買800萬元的學區房,而是拿出積蓄,帶著孩子到處旅行。

而5歲的喬巴,也因為“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世面”,正成為一個優秀的“別人家孩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信一出,看哭無數父母,也告誡著父母帶孩子多去看世界,有多重要。

理論家托·富勒說:“行路多者見識多。”

對每個孩子來說,讓他在年幼時就多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風景,見不同的人,對孩子的影響是終生的。

見過世面的孩子

更有見識

閨蜜講過一件驚心動魄的事:

上週末,婆婆帶著6歲的兒子去圖書館,剛出門一會兒,就接到了婆婆的緊急電話。

婆婆哭著說:“怎麼辦?我把孩子弄丟了!剛剛上地鐵,孩子跑進去了,我沒跟上,門就關了。”

閨蜜嚇得全身發抖,讓婆婆在原地等著,她馬上打電話報警。

在那幾分鐘裡她恐懼極了:兒子害怕嗎? 找不到他怎麼辦?被壞人拐走怎麼辦?

她一邊打電話通知老公,一邊朝地鐵站跑去。

而意想不到的是,幾分鐘後,婆婆就興奮地打來電話:“孩子自個回來了!”

閨蜜又驚又喜又疑問,剛報警一會兒,自己都還沒趕到地鐵站,兒子怎麼自己回來了?

原來,兒子擠上地鐵後,突然發現奶奶沒跟上,就低頭站在了最靠門的位置。

旁邊有人問:“你這小孩怎麼一個人,大人呢?”

他沒答話,眼也不眨地死盯著地鐵門。

第一站剛到,他迅速下了車,跑到對面,幾分鐘後,坐上了返程的地鐵。

就這樣,一站後再下車,他安全出現地婆婆在面前,前前後後沒超過10分鐘。

此時,焦急等待的婆婆正不知所措,愣一會後兒後,摟著孩子又哭又笑。

趕來的員警連聲誇讚:

“孩子太機靈了,一看就是見過世面的,不僅淡定,還知道坐對面地鐵返程。”

員警說得沒錯。

閨蜜和先生經常帶孩子出行,不管遠近,一有時間就讓孩子出去見世面,長假時,還會帶孩子去旅行。

孩子因為見得多,社會經驗也多,所以和婆婆走散了,儘管只有6歲,他也不慌張,知道怎麼應對。

關於孩子為什麼要見世面,有人說:

“是他遇到任何事,都知道做計畫,是他碰到任何人,都知道如何相處,是他無論遇到任何麻煩,我有辦法,我不怕。”

見過世面的孩子,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事物,他的內心會有一種篤定感,知道任何時候不會走投無路,關鍵時刻還能救自己脫離困境。

見過世面的孩子

職場更有優勢

關於見世面對成年後的影響,知乎上有個網友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畢業後,她順利入職一家公司,和她同時入職的還有同事小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