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善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經常有人說自己是好人、做好事,但在行善的過程中他們真的看到自己的心是怎樣的嗎?覺得自己在做好事的時候,有沒有看到自己的煩惱?有沒有看到心的狀態?有沒有觀到自己的貪心?

曾經有個禪修者在禪營洗廁所,服務大家,表面是在做善事,但他觀到自己的心,希望別人表揚自己,稱讚他真偉大;他觀察到心是有欲求的去做,看到心的狀態是不平靜的,他在乎別人怎麼看自己,別人是否看到他,心並不安穩,不平靜。表面是善事,其實善業是從動機出發,如果動機不良,那並不是善事,他看到自己的不善的心,是貪在背後推動他去做這件事。他馬上說:這種心要不得。於是,就全心全意的去洗廁所,這樣做的時候就有很大的法益,把廁所洗乾淨了,心也覺得很開心、很滿意,這就是善心,就是善業。不是為了要人表揚他,整個心在善的狀態中,就是他的回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緬甸的傳統,很講究去做善事、做好事,如果你問一個婦女,她可能說,我做了很多善事,供僧、捐款等等……;但如果問她,在做善事的過程中心是怎麼樣?是不是在善的狀態中?很多情況下往往並不是。表面在做善事,供僧、服務、清潔,但心的狀態不一定是善的,所以行善是以心來衡量,觀察自己心的反應和結果。我們應會站不同角度去看事實,這樣心才會成熟,見解才會完整,而不是片面的。

如果心是善的,看世界也是善的;如果心是抑鬱的,看東西都是抑鬱、消沉、不好的,所以好的、不好的都在自己的心裡。對內是修內觀,對外面、對其他眾生我們則修慈、悲、喜、舍。

慈心是一視同仁,希望眾生安康;對於受苦的眾生,我們就以悲心對待,希望他們離苦;對於有福的、幸運的人,有很好收穫的人,希望他們繼續好、更好,那就是喜心;對於我們無能為力的,就接受現實,這就是中舍心。以這種心態對待,就不會傷害別人,心是友善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