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傷害造成!教育專家:父母間融洽的關係 ,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一個父母個人成長課上,家長們分享自己童年的美好時光。一個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家長,回憶良久,淡然地說:「那些被父母打罵的經歷倒是記憶猶新,而開心的事,已經記不清了。」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後隱藏著不被愛惜和珍視的傷痛,不被尊重和平等對待的麻木,甚至對被嫌棄,被拒絕的不屑。心理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被父母傷害沒有及時修復,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並且很可能會在他們的婚姻和親子關係中重複這樣的模式。

 

再好的夫妻,難免也會遇見矛盾,從而引發爭吵。

一般的爭吵,不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問題,但是如果過於頻繁,或是過於激烈,肯定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

 

01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傷害遠遠超出父母的想像

我曾經接待過這樣的一對父母。一個四歲男孩,模樣很可愛,卻被幼稚園懷疑有智力問題,所以媽媽帶他找心理醫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陌生人面前,他沉默不語,表情呆滯,面對反復詢問,也只以點頭搖頭作答。

經瞭解,這個男孩在幼稚園也沉默寡言,不與同學交往,老師提問時,他也不敢回答,有時由於過度緊張,甚至會出現大小便失禁。這是一種典型的兒童緘默症。

究其發病原因,原來是在孩子兩歲時,父母感情不和,其父性情粗暴,經常打罵妻子和孩子。

有一天,孩子想大便,要母親帶他去廁所。而正在與妻子吵鬧的父親卻大發雷霆,手執木棍追打妻子,結果正打在孩子身上,孩子嚇得大哭,同時把大小便拉在了褲子裡。

過後,母親邊給他洗澡邊罵他,把對丈夫的不滿,都發洩在了孩子身上。從此以後,這孩子有話不敢對大人講,產生了嚴重的心理障礙,還落下了大小便失禁的毛病。

好端端的一個孩子,就這樣成了父母感情糾紛的犧牲品。

家庭中夫妻之間無休止的衝突,使孩子很難置身事外。父母之間的情感障礙會影響到孩子,使孩子對他人、對社會都極端冷漠而缺少熱情、缺少責任感,甚至有的孩子對父母由失望到厭惡以致仇恨,進而產生反社會行為。

在情緒方面,受父母衝突的影響,有的孩子情緒變化激烈,表現為喜怒無常,悲觀失望,易發怒,易煩躁等。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樂群性差,攻擊性行為明顯。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很難理解父母吵架的真正原因。 孩子們大多會認為,自己是引起父母吵架的根源。特別是有些時候,夫妻之間鬧矛盾,卻把孩子當出氣筒。這會造成孩子心中的黑色記憶和黑色自我認知。

孩子會覺得「我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我不聽話,都是我的錯」。有些孩子會把父母的不和,歸咎到自己身上,結果一生都很自卑,遇到問題時,還容易採取自殺等極端手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2父母的爭吵會讓孩子產生被遺棄的感覺

在孩子心裡,最擔心的是,得不到關愛和被父母遺棄。父母千萬不要用遺棄來嚇唬孩子,不管是在開玩笑,還是在發怒的時候。

比如,我們常聽到母親在和父親大吵一架之後要回娘家,然後對一旁嚇得瑟瑟發抖的孩子大吼:「走不走?你不走,媽媽走了啊!」

這樣講,會引起孩子心靈深處的害怕與被遺棄之感,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危害不亞於真正的遺棄。

由於三歲前的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性極強,對他而言,只要在父母身邊就意味著安全,如果父母揚言不要他了,或者父母經常爭吵、鬧離婚等,孩子就會有被遺棄的感覺,從而出現心神不寧、夜間哭鬧、糾纏父母等表現。

由於孩子表現得特別黏人,往往會影響到父母的行動,因而受到沒有耐心的父母的呵斥或是厭煩的神情,這將進一步強化,孩子心裡被遺棄的感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