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學習如何「散財」! 「財不散,則不聚。」 擺脫「越窮越捨不得」的窮人思維!

經歷過從窮到富的人,

應該都會認可這樣一種觀點:

一個人,在窮的時候,

要多往外面跑,少蜷縮在家裡。

而當一個人真正富有的時候,

除了一些必要的事情,

則要多在家裡,少在外面,

或者說盡量保持低調。

窮的時候要多往外面跑,

不能白跑、瞎跑,

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奮鬥爭取機會外,

還要捨得花錢,捨得花錢給別人,

相反,如果不懂得捨得與分享,

那結果就會是越窮越捨不得,

越捨不得越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其中的道理很簡單,

因為:財,不散,則不聚,

先學會散財,才能有效聚財。

對此,星雲大師有一句名言,

叫做「不會散財,就不會聚財」

的確,只要是財,就總歸是要散的,

只是散的方式不同罷了,

就像歌裡唱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總是會回歸到社會,重新流動。

但是,自覺地「散財」

和被迫地「散財」,

卻是有本質不同的兩個概念,

其所導致的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對於窮人而言,

如果不甘心、不滿足於眼前的處境,

想要改變,想要成為富人,

那就不要捨不得,

而是要自覺主動地「散財」,

靠「散財」來為自己結下「人緣」,

然後用「人緣」帶來更大的「財源」。

否則,不懂得散財,

不懂得捨得與分享,

那麼即便能守住那一點點可憐的財富,

也幾乎不可能擺脫貧窮的現狀,

更有可能是陷入「越窮越捨不得,

越捨不得越窮」怪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無疑是一種典型的窮人思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看看「上海皇帝」

杜月笙的散財之道:

杜月笙平生以仗義疏財著稱,

他的財富觀乃至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就是以散財為基礎的,

是靠散財來建立自己的聲譽和人際網路,

而不是視財如命。

杜月笙在爭奪地盤和利益時,

有其狠辣的一面,

甚至不將當時的青幫祖師爺放在眼裡,

但每逢過年過節,

他同時又極盡禮數,

該給的孝敬一份也不會少,從不會小氣。

不僅是對幫會裡的前輩極盡禮數,

杜月笙還十分捨得靠散財來籠絡知識分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