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之死:什麼情緒,就什麼命!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雖然它們身體很小,但卻是野馬的天敵,很多野馬因它們而死亡,動物學家說,蝙蝠吸的血量其實非常少,遠遠不足以致死,這些野馬真正的死因,是暴怒和狂躁,是因為劇烈的情緒反應。

 

野馬是一種性情比較暴烈的動物,而這種蝙蝠又特別討厭,常常惹得野馬們情緒失控,大發脾氣。

 

它們趴在野馬的腿上,用鋒利的牙齒迅速咬破一個小口,然後開始吸食血液,這時候,無論野馬怎麼蹦跳、奔跑,都沒有辦法趕走它們,因為實在太小了,就像在耳邊嗡嗡作響的蚊子,可以吸附在你身體上的任何部位。

 

很多野馬會因此而煩躁不已,狂跳不止,互相踢打,高聲嘶叫,最後在暴怒和流血中死去。

 

 

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

 

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扮演著「野馬」的角色,特容易情緒化,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失去理智,最終釀出難以承受的苦果,慘淡收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法國作家伏爾泰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使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壞情緒,就是藏在我們鞋子里的那粒沙子,決定著我們能走多遠,站得多高,走得是否舒服,是心情愉悅,還是痛苦不堪,對情緒的掌控能力,暗藏著一個人的人生高度和結局,能管理好情緒的人,人生才能開掛。

 

 

 

人生中的很多不幸,都源於情緒失控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那麼就可能淪為情緒的奴隸。

 

可以這麼說,人生中的很多不幸和痛苦,往往都是因為沒有管理好情緒而導致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

 

原本只是一件小事,一個小問題,卻因一時衝動,情緒失控,最終問題被無限放大,釀成嚴重後果,懊悔不已。

 

人生中,有些事是能挽回的,但也有一些事是無法挽回的,有一些後果是難以承受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如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如果坐過站的乘客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那麼這樣的慘劇很可能就不會上演,一車人就能安全回家,比如《三國演義》里的張飛,如果能控制好情緒,將自己的暴脾氣收斂收斂,那麼就很可能不會被手下殺死,不會死得這麼憋屈。

 

心理學上有個「踢貓效應」,講的是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裡會驅使他選擇弱小的對象發泄,導致惡性循環。

 

 

這個效應有一個很通俗的故事:

 

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了身邊打滾的貓。

 

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

 

為什麼講「踢貓效應」呢?

 

想告訴你兩點道理:

 

1. 如果不能控制壞情緒,往往會引發一系列更為嚴重的後果,所以要懂得剋制。

 

2. 被人踢和踢別人,其實都是一種弱者表現。

 

所以,一方面你要強大自己的實力,儘可能讓別人不能隨便踢你;另一方面,你也要修鍊自己的內心,別亂踢人,亂髮泄情緒,你會因此得到更多。

 

切記,別讓壞情緒毀掉你的努力和人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