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迴避社交,不是因為你內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知乎有一個熱門提問,社交恐懼是怎樣的體驗?獲得最高贊的回答:

跟人相處很累,帶來的壓力感遠遠大於舒適感路上怕遇到熟人,更怕遇到半生不熟的人人多的地方就會不安,第一反應永遠是躲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擔心自己會出錯害怕麻煩別人,或者別人厭煩的表情,欠的人情總想加倍地還害怕尷尬拚命找話說,常常把天聊死,最後乾脆不說話心裡又很羨慕那些很陽光很活潑,受歡迎的人……

 

類似以上小小的社交,往往需要我們耗費大大的精力去「應付」,身心俱疲。為了擺脫社交中這種不自在、不舒服、恐懼的感覺,我們通常有兩種應對方式:

一是迴避。

能躲就躲,能不說話就保持沉默,尷尬了就不停看手機,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合理的理由——「我性格內向」。但最終你會發現,越是迴避社交,越會強化你的恐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二是強迫。

在不得已的時候,強迫自己社交,硬逼自己「談笑風生",緊張到渾身冒汗不說,還常常陷入尬聊,給自己貼上標籤——「我不擅社交」。最後感受到一次比一次強烈的挫敗感,再次躲起來。

 

很多時候,你以為只要避開社交,躲進自己的舒適圈就好了,或者以為強迫自己融入,次數多了自然變得擅長。

但你沒有意識到的是,這樣的處理方式,正在讓你陷入 「社交恐懼——迴避——強迫尬聊——受挫——徹底恐懼社交——否定自我」 的惡性循環當中,你再也無法鼓起勇氣自如地社交,自信心備受打擊,甚至人生際遇也悄悄發生改變。

 

你迴避社交的同時,

也回絕了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奧斯卡金像獎評委、好萊塢美籍華裔女演員陳沖,曾在《魯豫有約》聊起自己的社交恐懼,讓她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機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談到,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和人相處容易緊張、不自信、不舒服,不能很好的展現自己,尤其是面對異性的時候,交流很不自如,讓自己無意中錯過人生的很多可能,不一定是伴侶、情人,還有朋友,思想的交流機會,成為她的一種限制,至今都覺得遺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