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寶寶說話晚的兩大表現,想要寶寶早開口,家長試試這4招

初為人父人母,最盼望的莫過於聽到孩子親口叫出爸爸媽媽。然而,同齡的孩子已能蹦出一連串的話語了,有些寶寶卻連爸爸媽媽這樣簡單的片語都說不清。寶寶說話晚,原因有很多。今天就來分析下寶寶說話晚都有哪些表現,家長應該如何教說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表現一:寶寶的聽力沒有問題,智力發育也很正常,你說的話他都懂,可他寧肯打手勢也不願開口說。

分析:一般情況下,孩子在10-15個月之間就會開始說話,到2歲多應該會說含有主語和動詞的簡單句子了。如果寶寶沒有生理原因,語言發展仍然緩慢,父母就該考慮是不是自己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導致寶寶說話晚的原因

一、指責、嘲笑讓寶寶不願開口。很多家長都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齡孩子做比較,如果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寶寶說話不如別的小朋友清楚流利,甚至嘲笑寶寶讀音不準確,都會刺傷他的自尊心,讓寶寶對開口說話產生恐懼和厭噁心理。

二、包辦代替讓寶寶懶於說話。很多「勤快」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讓寶寶失去了學說話的動力。如孩子想喝水,剛想張嘴提出要求,這時眼明手快的父母就已經把水杯遞了過去。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惰性心理,不願再張嘴說話,而是通過手勢和眼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語境不統一讓寶寶無從開口。現在很多家庭里,語言環境非常複雜,如一個小朋友的爺爺說上海話,奶奶說地方話,而爸爸媽媽說普通話。同時面對幾種不同的語言,讓處在語言敏感期的寶寶一時之間不知道自己究竟該跟誰學說話,他很可能會選擇不說。

四、缺乏交流讓孩子沒有學說話的語境。現在大多數家庭里都是老人帶孩子,而老人本來就話少喜靜,如果父母下班后再不和孩子進行充分的語言交流,那麼孩子就會缺乏學習語言的情境,語言發展自然受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