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六個字中的大智慧

 

此外,「少則得」還有另一種解釋 : 選擇很少、很專一的時候,往往可以得到一些東西;貪得太多,反而什麼都得不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讀書。十八九歲的時候,我沒有多少好書可讀,但我找到了《莊子》和《道德經》。於是,我就用錄音機把它們錄下來,每天早上一邊收拾房間,一邊聽錄音,非常享受。雖然三十多年過去了,但我仍然能背出裡面的很多句子,可見它們給我留下了多深的印象。這也是因為「少則得」。

 

15519332284778.jpg

 

多則惑

 

現在的很多人就是因為好書太多,反而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更不會像我讀《道德經》和《莊子》那樣讀書了。這就是「多則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換句話說,「多則惑」跟「少則得」相反 , 選擇過多,擁有更多,誘惑就會更多,反而會讓自己感到困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很多人都是這樣。比如,如果你覺得做什麼都能成功,就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才好;如果你只有一種成功的可能性,心反而會更加安定,能專註地做好這一件事。

 

小時候,村裡的老人講過一個故事:有個財主的鄰居是個賣豆腐的,財主很有錢,但整天都非常痛苦焦慮,賣豆腐的老兩口很窮,平時就靠給這個財主做豆腐賺一點點錢,但他們很快樂,整天都開開心心的。有一天,財主的兒子終於忍不住問自己的父親:「爸爸,你看人家那麼窮都那麼快樂,你這麼富有,為啥還這麼痛苦呢?」財主說:「你懂什麼,他們那是窮開心。」兒子不信,財主就說:「好,那我就讓你看看什麼叫「窮開心』。」說完之後財主就往鄰居的屋子裡扔了一個金元寶。老兩口忽然發現院子里有個金元寶,當然很開心,但很快就開心不起來了,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處理這個金元寶。藏起來吧,家徒四壁,也沒個適合藏寶的地方;用掉吧,兩個賣豆腐的有這麼大的一個金元寶,太不合理了,別人一定會懷疑他們偷來的。怎麼辦?思來想去,還是不知道怎麼處理。於是,老兩口整天憂心忡忡,就再也沒有心情歡歌笑語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5519332292119.jpg

 

現代人就是這樣,沒錢的時候不要緊,知足常樂,一但有錢,又開始為怎麼投資而發愁。誰都知道通貨膨脹率遠遠高於存款利息,把錢給高利貸又怕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很多企業家都被高利貸吸收了大量資本,最後血本無歸。報紙上還老是出現一些香港豪門自相殘殺的事情,起因都是遺產分割。財富越多,誘惑就越大,所以越有錢就越憂心。

 

權力也是這樣,權力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可怕的誘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那些皇室之爭。比如,李世民是公認的一代明君,但他和哥哥李建民、弟弟李元吉之間的爭鬥同樣讓人心寒——先是哥哥和弟弟排擠他,甚至想殺了他,后是他搶到先機,反而把哥哥和弟弟給殺了。而且,李世民不但殺了哥哥和弟弟,還把他們的兒子都殺了,幾乎是滿門抄斬。所以,在權力面前,李世民同樣是一個可怕的人,他同樣戰勝不了人性中黑暗的那一面。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當然,他面對那些孤兒寡母的時候,內心肯定也有過「殺還是不殺」的掙扎:殺吧,心裡不舒服;不殺吧,那些孩子長大成人之後,肯定會找他報殺父之仇。掙扎到最後,他還是選擇了剷除潛在危機,讓自己能相對安全一些。在這點上,李世民比趙匡胤要差得遠了。他也許是一代明君,但他並不是一位賢主。不過,歷史上又有多少人能戰勝自己,超越權力和機遇勾起的貪婪慾望,不做贏家做聖賢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千百年後,社會還是這樣,人還是很難戰勝人性中黑暗的一面,甚至連戰勝的心都生不起來。大部分人都是擁有的越多就越貪婪,越貪婪就越困惑,最後,不管物質條件怎麼樣,他們都永遠地失去了心靈的家園。

(完)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無德無行而取厚利,必有奇剮。善行善德而受磨難,多有後福。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按個讚+分享來給我們支持 謝謝^^

好運福運跟隨你!?(?^o^?)?

 

想看更多好文章嗎?趕快按下方的粉絲團加入我們吧!並分享這篇【簡單六個字中的大智慧】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

粉絲團名稱:「心靈豬骨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