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超前教育的危害,等上二年級后才真正爆發,能晚一年晚一年

1

有人說,教育,從孩子出生那一刻,便開始了。

於是,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父母把不滿三歲的孩子推向了五花八門的早教班、親子班和幼兒園。

但這樣的「用心良苦」,卻有可能變成孩子的痛苦之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片來源:《看上去很美》

 

曾經與一位幼兒園老師飯後閑聊,她突然問我這樣一個問題:

- 你知道那些不滿三歲就被送到幼兒園的孩子,一天中說的最多的是哪句話嗎?- 我要回家?- 不,是我要找媽媽。- 聽起來,很心酸。- 這還不是最心酸的,園裡接了一個 2 歲 1 個月的小男孩,家中有保姆的,現在去了幼兒園整天喊著「我要找阿姨」,這才是真的心酸。- 或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吧。- 那孩子現在分離焦慮症特嚴重,每天抱著自己的小毯子,也不跟別的小朋友玩。

 

她又接著說,

我帶班那麼多年,那些多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基本都是早早被送來上學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父母缺失的東西,老師是補不回來的。

 

是的,父母缺失的東西,老師是補不回來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早把孩子送去園裡,影響真的比我們想象的嚴重。

過早把孩子推向外界的洪流中,孩子或許學會了獨立,但也失去了在父母身邊撒嬌玩耍、培養安全感的最佳時光。

 

2

很多父母或許會說:

這是個例,別危言聳聽。很多孩子早早去了幼兒園,也沒見出什麼大問題啊?周圍孩子都上幼兒園了,而且有些幼兒園還會教孩子識字、拼音、寫算數,難道眼睜睜看著孩子天天吃喝玩樂?現在社會競爭那麼激烈,孩子現在不學,將來怎麼辦?

這些問題很現實,我們很能理解。

 

可是,孩子到底該什麼年齡上幼兒園?上幼兒園到底學什麼?

對這些,大多數父母既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

從 1840 年福祿培爾在德國勃蘭登堡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到如今,學前教育理念不斷完善,教育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條件越來越好,但唯獨家長的幼兒教育觀念卻一直落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幼兒教育,是 3~6 歲孩子的教育,在尊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以「遊戲」為主要教學方式,以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健全的人格和基礎的生活能力為目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在決定是否把孩子早早送入園之前,以下三點是父母必須弄清楚的:

❶ 幼兒園最重要的是「玩」不是「學」

聽很多父母說:「孩子上幼兒園了,不知道該選玩耍多的,還是學習知識多的?」

事實上,任何採取灌輸式超前教學的幼兒機構,對越小的孩子而言,弊端越大。

國家在《幼兒園管理條例》和《綱要》中也一再強調:學前教育為 3~6 歲兒童,遊戲是學前兒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也就是說,孩子上早教課、上親子班、上幼兒園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其目的不是為了「學」,而是為了「玩」。

讓兩三歲的孩子讀拼音、學漢字、做算數,不僅違背了學前教育理念,更違背了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這也是很多公立幼兒園,拒絕教小學化知識的最主要原因。

 

❷ 孩子過早被灌輸知識,扼殺的不只是想象力和創造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外兒童心理研究院,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用簡潔語言描述一幅畫,請兩組孩子同時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來作畫。

一組上接受過幼兒園超前學習,一組沒上過幼兒園。

兩周后,教授再次重複實驗的每一個步驟。

結果,上過幼兒園的孩子,畫作和上次幾乎一模一樣,但沒上過幼兒園的孩子,畫作卻與上次截然不同。

實驗結果很明顯:孩子越早接觸超前學習,想象力和創造力受到的磨損和消耗就越大。

過早失去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孩子,懂了更多的規矩,卻失去了未來的多種可能。

 

❸ 孩子超前學習的危害,將在小學二年級后爆發

很多父母看別人家孩子早早送去上學了,自己便不淡定了。

其實,讓孩子過早進入到枯燥的學習之中,他們將來會比青少年更容易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教育專家也曾指出:

超前學習,雖然會讓孩子在剛上一年級時,成績比別人優秀。但孩子上課容易因已經學會了,而缺乏探索求知的慾望,容易養成聽講不專註的不良習慣。等上了二年級,孩子的「老本」吃完了,如果學習慾望不強,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會越來越吃力,越來越糟糕。

作家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說: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孩子拒絕什麼,就去強迫他。

如果我們想要孩子熱愛學習,我們應該用學習的樂趣去誘惑孩子,而不是用學習的枯燥,去強迫孩子。

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玩耍比學習重要;

體驗比思考重要;戶外比室內重要;

示範比說教重要;家庭比學校重要。

 

這點,值得所有父母銘記於心。

 

3

因家庭環境、性格等因素的影響,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時區。

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過早把孩子送去集體生活中,不僅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還可能會打破孩子內心的平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