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活得小心翼翼,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一個日本5歲女孩被父母虐待致死的新聞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據報道,她經常遭受父母毒打、挨餓,去世時體重只有12公斤,和一個2歲孩子差不多。令人扼腕的是,女孩生前每天都要寫「謝罪書」。儘管被父母如此虐待,她仍在筆記本上寫道「請原諒我」,並向父母承諾自己以後一定會表現得更好。

明明是父母的過錯,可憐的孩子卻把這一切痛苦都歸在自己身上。

被打死的孩子帶著痛苦去往了天堂,更多的孩子卻仍舊活在人間地獄。近日,雲南一個小孩被母親當街暴打得鼻青臉腫的視頻出現在網路上,再一次激起輿論憤慨。

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里,每天戰戰兢兢地活在父母身邊,父母本該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竟成了孩子痛苦的源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很多父母認為,讓孩子吃飽穿暖,教給孩子規矩,讓孩子好好學習,長大考上好大學,有份好工作就是對孩子盡到責任了。

事實上,父母首先給孩子的,應該是安全感。沒有充足的安全感做基礎,孩子的發展不過是鏡花水月,最終一場空。

為人父母的責任,絕不僅是讓孩子吃飽穿暖、好好學習這麼簡單,給孩子安全感是第一要務。

現代心理學普遍認為,6歲之前,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這個時期奠定的安全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身為父母,如果無法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就是父母最大的失職。

孩子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活在父母的臉色下,是孩子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鑄就了孩子一生灰暗的底色。

 

15393015228869.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1、小心翼翼的孩子,難以形成真正的自我

個體人格的發展是在和父母的早期互動關係中形成的,親子間的互動模式造就了嬰兒的自我觀。

通過這種日復一日的互動模式,嬰兒逐漸形成穩定、真實的自我,確認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受歡迎的。這種自我觀是孩子建立和發展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

可是,孩子天天在擔驚受怕中察言觀色,如何形成穩定的自我?

經常有父母誇自己的孩子懂事,這樣的孩子通常被認為少年老成。在心理學上,少年老成其實是個負面的辭彙,意味著孩子跨越了應處的階段,過於早熟。

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學會了看父母的臉色,學會了唯命是從來討好父母,內心在經過一番苦痛的掙扎后,最終絕望地對父母投降。

從短期來看,也許父母收穫了一個乖巧的孩子,但是最終,孩子會長成一個失去自由意志的提線木偶,並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