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京南站成了「北京難站」?我終於想到了一個終極解決方法

 

北京南站怎麼就成了「北京難站」 ?

這是央視新媒體的一篇報道的標題,朋友圈刷了屏,很多媒體老總都轉了。主體文章,其實是北京日報的,央視配發了犀利的評論。

一些人感慨,這才是真正媒體的擔當,敢於進行批評,敢於直面現實。

更多人則是在吐糟,吐糟北京南站的各種難,各種匪夷所思的現象慣例。

作為一個北京南站的一個資深過客,體會可能更深一點。

1、吐槽最多的,是打車難。

確實,每次抵達北京,快到時心就發憷;行李不多,還可以坐地鐵,儘管也得拐九曲十八彎排隊;但行李多了,只能打車,但計程車卻似乎比北京動物園裡的大熊貓還要珍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記得中國交通報曾用這句話吐槽:「在北京南站和朋友道別,他轉身去打車,我到了天津東站發消息報平安,他還在排隊……」

花半小時等到計程車,是幸福的;花一個小時等到計程車,你也別感到意外;尤其是夜裡11點后,地鐵快停了,一兩個鐘頭等不到計程車,請千萬也別絕望,北京歡迎你,只是讓你多感受一下南站的黑夜。

但是,在一字長蛇陣的排隊人群旁,總是各種兜售「要打車嗎」的人們。作為北京人我們知道,這都是黑車,你坐了就是挨宰;但總有一些人很順利地找到了生意,很多是可憐的外地人。可以想見,一頓挨宰下來,他們對偉大首都的感情曲線變化。

再講一些對比細節:

幾個經常去的高鐵站,打車都是在地下,但北京的打車地方,總是最昏暗的,估計北京的電費太貴了一下;上海虹橋明亮了許多,也有很長排車隊伍,但管理得當,一般半小時左右都會上了車;南京南站計程車最集中,一般十來分鐘就會上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北京南站,不是一般的擁擠。

作為中國第一座高標準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南站啟用時,確實感覺挺大氣的;哪知道,越用越擁擠,越用吐槽越多。

反正,你如果去過北京南站都知道,大廳中央是等客的椅子,烏泱泱的人群,只要乘客一起身排隊上車,整個大廳都會被阻斷,人們穿行都很費勁。如果從地鐵來北京南站,以前還得排長隊兩道安檢,才能進入大廳。總算,現在減少了一道,那不知道以前為什麼要兩道?

這是因為北京南站人多?

確實。越來越多人搭高鐵,不然京滬高鐵也不會盈利。

但按照中國交通報的說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京南站的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上海虹橋火車站的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而從2017年暑運期間的情況看,上海虹橋火車站日均客流量約為20萬人次,北京南站日均客流量不到15萬人次。即便在平時,上海方面的日均客流量也絕不遜色。

結論就是:上海虹橋火車站以相對較小的硬體體量承載了更多的客流,在此情況下,還展現出了更高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兩廂比較,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高下立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