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尖叫、打人、發脾氣,父母4個角度和孩子互動,是最好的教材

2、3歲的孩子,正是最難帶的時候,很多爸爸媽媽覺得自己每天都處在崩潰的邊緣!

確實是這樣,這個年紀的孩子,又粘人、又想自主,不斷地在依賴和獨立之間徘徊,自己也很矛盾。

再加上2、3歲的孩子,他們現在已經什麼都能聽得懂,但又不是什麼都能說得出。所以他們經常情緒不好,著急大哭。這還算輕的,很多孩子甚至會做出更激烈的行為,比如尖叫、打人、咬人……

這些行為當然不能放任,但我們也要明白,這是孩子的能力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孩子的表達、情緒調節能力還不夠成熟,他們並不能用更合理的、成人更能接受的方式表達自己需求,他們還需要學習這樣的能力。

對孩子和家長來說,學習好這樣的能力,都很不容易,不可否認,即便是我們成年人,也很難說自己情緒調節的能力就很好了。

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做到的事情。爸爸媽媽都有經驗,你跟這個時期的孩子苦口婆心講道理,通常沒什麼用。孩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爸爸媽媽的互動交流中,慢慢體驗,才能明白。

那麼,爸爸媽媽可以怎麼陪伴小朋友,才能發展出好情緒、好行為、好腦力呢?

下面有四個維度的發展重點和策略,可以給爸爸媽媽提供幾點參考。

大肢體動作:

之前我發過文章 希望2-6歲孩子體能更棒、身體更健康,你需要知道這些,討論過如何引導孩子參與體能運動。學齡前的孩子,如果每天有1-2個小時進行大肢體活動的話,不僅能提升孩子的體能、感統能力,還能促進孩子的專註力、學習效率,同時,對發展孩子的正向情緒,也非常有幫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肢體動作發展建議,可收藏后慢慢觀看↑↑

這些遊戲中,有些是成人也可以參與,和孩子一起玩的。這時候,大人的示範和參與,最能激發孩子興趣。

所以,我們的目光別總是盯著孩子,看他參與了沒?看他學會了沒?看他玩得好不好……這樣會讓孩子壓力山大,一點遊戲的樂趣都沒有了。

我們得關心一下自己,我這個當爹當媽的,我這個超齡大兒童,我自己玩得開不開心?

家長都玩得很開心,孩子一定會收到感染,他會更加開心。

有時候,因為孩子剛學走路,因為怕孩子跌倒,很多家長就不太敢讓孩子在戶外走。但其實,在孩子搖搖晃晃學走路的時候,戶外的行走經驗,更能促進孩子的平衡控制能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