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3.0

關於作者 

邁克斯·泰格馬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終身教授,《科學》雜誌「2003年度突破獎」第一名獲得者,被譽為「最接近理查德·費曼的科學家」,著有暢銷書《穿越平行宇宙》。 

 

關於本書 

關於人工智慧的爭論從未停止,支持者和反對者都有各自的理由,不管你的態度是悲觀、樂觀還是中立,至少我們都該弄清楚一個基礎問題——人工智慧和以往的工具、和人類自身的區別到底是什麼?為此,邁克斯·泰格馬克創辦了未來生命研究所,投入大量精力研究人工智慧,並拜訪了很多人工智慧領域有實際經驗的前沿人物,比如埃隆·馬斯克、拉里·佩奇等,彙集眾人的思想精華,同時又融入自己的思考,寫成了這本《生命3.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核心內容 

人工智慧到來的方式,不是循序漸進的積累,而是爆炸式的突現。而且人工智慧的目標很難控制,這對人類來說有風險,所以,我們應該嘗試為它們裝載人類的道德倫理,來避免人工智慧造成危害。同時,人工智慧不僅帶來了技術上的改變,它也像一面鏡子,引發了一系列的倫理道德反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是《生命3.0》,它的作者是曾經寫過《穿越平行宇宙》的美國作家,邁克斯·泰格馬克。這本書還有一個副標題,叫「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進化與重生」。 

 

最近幾年關於人工智慧的著作有很多,比如《機器之心》,講的是假如機器人擁有人類的心靈會發生什麼。《機器之心》的作者相信,到2045年,人類就可以把意識上傳到大腦,實現間接的永生。還有一本書叫《超級智能》,講的是假如未來出現了超級人工智慧,會產生哪些機會和威脅。還有一本書叫《玻璃籠子》,說的是智能設備會使人類產生嚴重依賴,弱化人類自身的能力。這些書各有各的道理,但放在一起,態度差別特別大,我們也不知道該聽誰的。相比之下,這本《生命3.0》就相對中立。作者在寫書之前,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人工智慧,還創辦了一個研究所,他還專門拜訪了很多人工智慧領域有實際經驗的前沿人物,比如埃隆·馬斯克、拉里·佩奇等。換句話說,這本書不是作者一家之言,而是彙集了很多專家的思想精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思考主要來自四個派別。第一個是數字烏托邦主義者,代表人物是拉里·佩奇,他們認為數字生命是宇宙進化的必然結果,應該讓它們自由發展,只要人類不強加干涉,結果一定是好的。第二派是技術懷疑論者,他們覺得超級人工智慧幾百年內根本不可能實現,沒必要現在就杞人憂天。第三派名字有點長,叫人工智慧有益運動支持者,這是目前最主流的一派,他們認為,人工智慧總體上是有益的,但是必須以安全為前提,扎紮實實,不能冒進。第四派是盧德主義者。盧德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一個工人,他覺得機器的普及會讓他失業,就帶頭破壞了紡織機,後代人就用他的名字來指代那些憎恨機器、厭惡科技進步的人。在盧德主義者看來,人工智慧的前景就跟災難片一樣,一定會帶來毀滅性的結果,堅決反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本書里,泰格馬克把四個派別的思考做了系統化的加工,同時又融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生命3.0」這個新概念。什麼叫生命3.0呢?首先,作者把生命的組成分為軟體和硬體,一切實體的,像器官、肢體、毛髮之類,都屬於硬體;一切意識、智力、感覺之類的非實體,都屬於軟體。 

 

生命1.0,指的是硬體和軟體都靠進化獲得,且只能靠進化來獲得的生命體。除了人類之外,其他生物基本都屬於生命1.0。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生命2.0,指的是硬體靠進化,而軟體是可以自己設計的生命體。比如人類,我們的身體是進化來的,但是軟體可以自己設計,比如通過學習獲取知識、用社交來增進情感、靠訓練來增強意志等等。 

生命3.0,指的是硬體和軟體都可以自己設計,也就是在人類所有能力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隨意改造設計自己身體的能力。換句話說,生命3.0完全是自己命運的主人,徹底脫離了進化的束縛。像電影《黑客帝國》里的母體、《終結者》里的天網、《變形金剛》里的汽車人和霸天虎、《復仇者聯盟》里的奧創,都屬於生命3.0。 

 

那麼,生命3.0會在什麼時間被創造出來?該賦予它們什麼樣的目標?會對人類社會產生哪些影響?接下來,帶著這些問題,我將從三方面為你解讀這本《生命3.0》,你也可以把它們當成三組有關人工智慧的思想實驗。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生命3.0會在哪一年被創造出來?對此,行業一直有很多猜測,讀完這本《生命3.0》之後你會發現,這個問題本身就打偏了。我們最應該知道的,不是生命3.0哪年會出現,而是它會以什麼樣的姿勢出現。這個姿勢,不是緩緩走來,而是破門而入。

 

怎麼理解呢?咱們先說一件前幾年發生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大事。2016年3月,人工智慧程序 AlphaGo,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當時排名世界第一的棋手柯潔研究了棋譜以後說:雖然李世石輸了,但是我還能贏回來。過了一年多,柯潔和 AlphaGo 下棋,也輸了。柯潔開始時候的反應代表了人類的一種普遍反應:這次輸了不要緊,我有針對性地研究一番,還有機會。這其實反映了我們心裡的一個競賽模型,我們一直認為,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的競賽就像是賽跑,今天你領先,明天我努努力,加快腳步,沒準兒就能超過你;大家在一個跑道上,這輪輸了不要緊,我們可以再比一輪。但事實上,這個比喻是不恰當的。人類和人工智慧之間的競賽不像跑步,更像是 Windows 系統里的那個掃雷小遊戲,只要觸發了爆炸,遊戲就結束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在1965年,英國數學家歐文·古德就提出了「智能爆炸理論」。他大概的意思是,假如存在一台超級智能機器,那麼它的成長就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爆炸式的。只要它具備一個能力,可以設計出比自己更好的機器,那麼就會出現智能爆炸,人類的智力就會被遠遠甩在後面。換句話說,人工智慧的發展存在一個臨界點,這就是機器開始具備自我進化的能力。在這個臨界點之前,必須由人來改進機器,在這個臨界點之後,機器就可以自己改進自己,它的每一步都會創造下一步,這個過程就沒有人類什麼事了。只要這個技術節點被引爆,那麼人工智慧就完成了一次升維,成為和人類不同維度的、更高級的智能體,它之後和人類所有的競賽都是降維打擊,人類永遠都不再有翻盤的機會。這個假設有很多類似的理論支持,比如關於宇宙起源的暴脹理論,這是大爆炸理論的一種新版本,它認為,宇宙發展到今天,曾經經歷過翻倍式的增長,而且每次翻倍后,還會引發下一次翻倍。再比如著名人工智慧專家庫茲韋爾提出的加速回報定律,他認為,每隔一段時間,技術的能力就會翻倍。就像過去60年裡,每隔幾年,硬碟的存儲能力就會翻一倍,和60年前比起來,今天的硬碟價格已經便宜了1億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發生一次智能爆炸需要多長時間呢?這取決於人工智慧需要的是新軟體還是新硬體。假如需要的是新硬體,可能要花幾個月或幾年、幾十年;假如只需要軟體,爆炸可能在幾小時、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就完成了。換句話說,超級人工智慧誕生的時刻,可能遠在天邊,也可能近在眼前。在這本書的開篇,作者虛構了一個故事,可以算作是關於人工智慧的一個思想實驗,具體是下面這樣的。 

 

一個科學團隊在實驗室里開發出了一套名叫普羅米修斯的人工智慧,這可不是 AlphaGo 那樣的專用人工智慧,而是一套通用人工智慧,凡是人類具備的智力,它都具備,而且計算速度還要快得多。經過學習,不到一天,普羅米修斯就完成十次自我升級,掌握了人類世界的所有知識。科學家就開始用普羅米修斯計算股票,賺了很多錢。接下來的幾年裡,普羅米修斯自己又設計出了各種各樣的機器人,進入製造、運輸、零售、建築等等行業,取代了人類的勞動力。同時,普羅米修斯還學會了寫劇本、拍電影,而且它的電影不需要任何演員,一切都可以用電腦合成。普羅米修斯還通過傳媒來影響大眾,間接控制了各個國家的政治。沒過幾年,普羅米修斯就掌控了地球上所有的權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是根據智能爆炸理論,我們發現,人工智慧崛起,其實只需要三步。第一步,建造人類智力水平相當、但是思維速度要高於人類的通用人工智慧,也就是普羅米修斯。第二步,用這個通用人工智慧來建造更高級的、可以應用在各個領域的超級智能。第三步,使用或者放任這些超級智能來統治世界。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內容,回顧一下。生命3.0的出現不是循序漸進的積累,而是爆炸式的突現,一旦這個爆炸發生,人工智慧具備了自我迭代升級的能力,它就會迅速進化,把人類遠遠甩在後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