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說「斗米養恩,擔米養仇」,為什麼給人幫助反而招人恨?

農村俗話「斗米養恩,擔米養仇」也就是我們平時知道的「升米恩,斗米仇」這個成語(也有人認為成語原話就是「斗米養恩,擔米養仇」)。它來自於一個民間故事,也是在講述一個人生道理。解釋一下也就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但如果經常幫助他或者給他的幫助又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會認為這些幫助都是應該做的,如果再停止了幫助,反而會讓他忌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個故事講得是兩個相處的不錯的鄰居,一個窮,一個富有,窮的這家連溫飽都難以解決,富有的鄰居看不下去就幫他,給他一升米解決了燃眉之急餓,窮人很感激!可是慢慢的等到窮人度過了難關后,又開始想既然能給我一升米,那能不能再給我多一些不僅能用來吃,還能解決明年的種子問題呢?結果富人體恤他真的又多給了他一斗,這次不但沒有得到窮人的感謝,反而讓窮人家「心懷怨恨」,原因是,這一斗米雖然能解決吃的問題,但不足以作為種子,你(富人)這麼有錢為什麼就不能多給我些呢?就開始詆毀富人「為富不仁」等壞話,結果很明了,原本關係不錯的鄰里就此鬧掰,幾乎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