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姓氏組成一個家庭:百歲老人終身未娶,為6個棄兒建大愛之家!

有這樣一個特殊家庭:兒女們姓氏不同,身世不同,卻共有一個爸爸。這位讓人可敬的爸爸收養了6個棄兒,培養他們長大成家,事業有成,而他卻一生不婚,沒有子嗣。老人家今年99歲,身板依然硬朗。在他清苦自樂、守善無憾的一生里,他用善良和堅持寫下大愛,演繹出一段超越血緣的人間真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雲松老人近影

15年間艱辛收養6名棄兒

1954年,33歲的彭雲松從山東平邑縣「闖關東」,來到千里之外的哈爾濱討生活。因為踏實肯干,很快他就在當地的一家化工機械廠找到了一份工作。

有一天,彭雲松在哈爾濱某處荒涼的鐵道線附近發現了一個衣著單薄、已快餓昏的小男孩兒。動了惻隱之心的彭雲松立馬跑回家拿了一個饅頭遞給這個孩子。孩子吃得狼吞虎咽,彭雲松卻感覺心如刀割,他沒有猶豫地對這個孩子伸出了手:「來吧,跟我走……」

彭雲松生命中的第一個「兒子」——年僅8歲的孤兒閆景成,就這樣有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家。雖然這個家幾近寒酸,家徒四壁,但是那裡有一個肯為他遮風擋雨的老爸。從此,孩子的心有了靠山。此後15年間里,彭雲松又給閆景成陸續領回了5個弟弟妹妹。分別是1966年收養11歲的張秀清和5歲的欒景通。1967年收養11歲的郭廷忠和9歲的高玉濱。1969年,彭雲松又從山東老家帶回了孤兒劉玉忠。六個孩子姓氏不同、身世不同,但他們都以彭雲松為紐帶,組成了一個沒有血緣但親情更濃的一家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開始,工友們看到彭雲松不斷往家裡領孤兒,都十分不解。「自己都養不活,還養別人?」 「帶著這些拖油瓶,以後怎麼娶媳婦啊?」彭雲松沒有過多理會:「都是些沒有父母的小孩子,不管咋活?」

作為彭家唯一的閨女,老三張秀清至今還常和別人念叨她的童年。她11歲的時候父母先後過世,一個人無依無靠,每天都為衣食煩憂。「沒爹媽了,就不想活了。」剛剛收養了老五欒景通的彭雲松,不知從哪裡知道了張秀清的情況,便主動找上門來,再一次認下了這個沒人管、無人疼的孩子。

「我爸當時說,孩子,你跟我回家吧,讓我來養你。雖然吃不好但咱能吃飽。」「沒有我爸把我帶回家,我可能早就不在世上了。」張秀清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回憶說。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經濟困難時期。為了讓孩子有住的地方,彭雲松請求機械廠在職工宿舍後面騰出了一個間小房子,讓孩子睡大通鋪。怕孩子吵鬧讓職工們心煩,彭雲松不僅陪笑臉說好話,還主動承擔了燒水、打掃衛生之類的雜活。彭雲松每月工資只有30塊錢,如何才能填飽這6張小嘴,成了他每天一睜眼最犯愁的事。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質量,彭雲松每天下班后出去撿破爛、干零活。並且他把自己的一日三餐改成一天只吃一頓飯,卻從沒讓6個孩子餓過肚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湊夠孩子的學費,他還養了5隻羊,每天天沒亮就起床擠羊奶, 再拿到早市上去賣,換取微薄的收入。有一年中秋,彭雲松不知從哪裡帶回來兩個月餅,他用刀將每個月餅切成三份,一人一份分給孩子們吃。看著孩子們高興的樣子,彭雲松心裡既幸福也難過。

有一次,單位同事午飯帶了餃子送給彭雲松,他用牛皮紙包好,小心翼翼揣進了懷裡,一直到傍晚下班,帶回家給孩子們泡開水吃。「家裡窮,孩子們過年都穿不上新衣服。」彭雲松把好心人送來的舊衣服改小給孩子們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家福

終生未婚卻說自己沒有遺憾

數十年來,彭雲松對這個有7個姓氏的大家庭傾注了綿綿不絕的父愛,對個人的考慮微乎其微。廠里有很多熱心人給彭雲松介紹過對象,說他工作穩定、為人忠厚,心腸又特別好,原本女方都挺滿意,但一聽說他帶著好幾個養子,立馬打了退堂鼓。此後,每當有人問他關於「另一半」的問題,他總是說:「像我這種情況,哪有姑娘願意嫁過來。即使有,也是過來吃苦的,我怎能連累人家。結婚的事以後再說吧,我得先把孩子拉扯大。」

孩子們也不止一次勸爸爸找個伴兒,有個自己的骨肉。彭雲松聽了擺擺手:「你們不就是我的親人嗎?」幾次三番的不同意,孩子們便找彭雲松提出要隨父親改姓彭。「改姓不是我的心意,你們的父母雖然不在了,但留下了後代,我不能做破壞血脈的事,你們該姓啥還姓啥。」彭雲松堅持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雲松只上過三年私塾,不善言語,竟然有很多人都說彭雲松很偉大。他聽到后說:「這話不對,我養我的娃,是心甘情願做的事,這不算偉大。」彭雲松雖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沒有能力供孩子們上大學找好工作,但他經常告訴孩子們要自立自強,如今他們都已成為老爸眼中「有用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