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為匠,閩南大叔身懷絕技闖天下

  家中藏寶

  計劃出閩南建築書籍

  近日,記者在翔安蔡厝宗祠修建點看到了陳和永。「我們祖上幾代都從事閩南傳統民居建造,古建築的修建有很深奧的學問。」陳和永說,修建房子有很多講究和規矩,比如閩南有一個風俗,不管修建宮廟還是民居都要看東西南北朝向,哪一年南北方向的可以修,東西向的就不能修;哪一年修東西方向的,南北方向的就不可以修。

  當天下午,記者輾轉來到陳和永位於內厝蓮前村斗門的家中,在二樓客廳內,記者看到陳和永的「收藏屋」。那裡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建築類書籍,還有很多老物件———古厝挖出來的破碎磚契、老舊的窗戶、卯榫木、泥獅子、瓦片,還有各式各樣的舊木雕。

  對陳和永來說,這些看似破舊的磚瓦、木雕,卻是他了解傳統建築工藝最直接的方法。所以,他一直視之為寶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到這兒,他說自己還珍藏了一本父親留下來的「秘籍」。原來,1961年,他的父親曾整理過一本古建築傳統規範,用毛筆字寫的。「『秘籍』就記在當年我外公獎勵的一本筆記本上,我不輕易拿出來示人的。」陳和永認為,現在很多建築類書籍都是學者、專家寫的,像他們這樣的一線工作人員,其建造經驗基本靠口傳,很少有出書的。所以,他想自己通過梳理和整理,寫出一本關於閩南建築基礎類書籍,主要講求實用性。

  走南闖北

  匠作名氣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和永修繕的東嶽行宮雕樑畫棟,氣勢非凡。

    

  陳和永是個樸素的閩南大叔,因長期在戶外工作,皮膚黝黑。他說,自己一年到頭很少給自己放假,偶爾出門或出國,也是為了將自己的「匠心作品」帶出國門。

  新加坡三清宮前部樓閣內,有個東南亞最宏偉的道教神龕。據悉,該神龕寬13米,高20米,縱深9米,氣勢不凡,並獲得新加坡紀錄大全頒發的「新加坡最高神龕」證書。「這是當年新加坡道教協會會長陳天來讓我做的,做好后我到新加坡光組裝就花了一個多月時間。」陳和永說,除了三清宮,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的老建築」的江夏堂也是他參與修繕的。2004年,江夏堂被列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先後被列為市級第二批涉台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安東嶽行宮我也陸陸續續做了幾十年,可以說從年輕做到老了。」陳和永說,從上世紀90年代末,他便開始修繕同安東嶽行宮。據他介紹,同安東嶽行宮模仿了北京的東嶽大殿,規模宏大、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掩映著紅瓦高牆,如仙境一般。「修繕過程中,我還融入了南方傳統建築中的『龍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