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病重,臨終時給兒子一萬,只給女兒床舊毯子,到家發現是個寶

陳寶珠老人是道坑村的村民,早年死了丈夫,村民背地裡都叫她陳寡婦。

要說丈夫死時,她也才三十有二,風韻猶存,卻未再嫁人,獨自拉扯大她的一兒一女。農村歷來重男輕女,陳大娘也不例外。女兒小英初中沒念完便輟了學,開始了洗洗涮涮,放牛餵雞的日子,而兒子一直念到大學。

兄妹二人相差4歲,一個蜜罐里長大,一個苦日子裡磨大。雖然母親偏心,可善良的小英從不計較,她心疼母親的辛苦,每次打工的工資,都只留下自己的伙食費,剩下的全部給了她媽。她知道她的錢百分之九十最後都是進了哥哥的口袋,但也沒什麼怨言,因為畢竟是一家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都說慈母多敗兒,她的哥哥大軍就是慣得什麼苦都吃不了,找工作總是眼高手低,沒錢就伸手向媽媽和妹妹拿。

可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大軍交了城裡的女朋友小曼,也跟他一樣花錢大手大腳,結婚後,陳大娘把半輩子的積蓄都搭了進去給兒子兒媳在城裡付了新房的首付。小英也在第二年嫁給了村裡的王木匠。

成家后,城裡的兒子兒媳幾乎很少回來,有個頭疼腦熱的,都是自己的女兒女婿在照應,陳大娘漸漸覺得,還是自己的女兒孝順。就如上次摔傷骨折后,足足兩個多月,都是女兒女婿在輪流照顧卧床的她。而兒子媳婦兒只打過一次電話,其他什麼也沒有,連鄰居都還會燉一鍋雞湯來問候。

有時候她想,生這個兒子有什麼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張大娘被查出了肺癌,醫生說只有不到3個月的時候。女兒強忍著痛苦幾乎跪下求醫生救救母親,而當她悲痛的打電話給城裡的嫂子時,只換來了冷漠的回應:我們都很忙,等到媽咽氣了我們再回去,小英氣憤的和嫂子吵了起來,被睡醒的陳大娘通過門縫聽了個大概,不由捶胸頓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