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樁就得用怪招! 榕樹《平步青雲》創作過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萬均作品《平步青雲》(榕樹)

 

榕樹《平步青雲》創作過程

文丨陳萬均 圖丨黎曉瑋

很多年輕人問我,為什麼現在榕樹價格這麼低,這麼沒有市場,而我還是堅持種這麼多?早入行的盆景人都知道,20多年前,榕樹的價格比九里香、羅漢松都要高。當時我買「平步青雲」這個盆景素材創作的時候,雖然僅有兩條樹根,但也要200元人民幣(相當於我三個月的工資)。社會不斷前進,藝術品也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盆景創作亦然。在購買該素材10年後,雖然樹樁已經養得相對成熟,但是受品種和技法的限制,該作品已經無人問津。但我就是這種倔強的性格,將無用的樹樁和無人問津的作品製作成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是我一直以來的創作理念。於是我想破壞該作品原來的構圖,以一種新理念新形式重新創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重新裁剪後的形態

首先,我加入了一個有明顯石灣特徵的石榴紅花瓶。經過多年實踐,我發現榕樹的癒合性和生長能力很強,於是以一條樹根環抱著花瓶,並將其靠接於原來的素材上;因覺該作品根部不夠豐滿,於是又靠接一棵小品榕樹盆景,從而豐富其構圖和根部作品的伏盆性。因為花瓶沉重,加上樹身重量,如果根部不發達,根本不能支撐我的創作理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安裝花瓶後的形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靠接根部後的形態

在靠接的榕樹癒合後,我逐漸領悟出「」樹樁是有限的,而人的想像力是無限的」這種全新的創作理念。但此時的作品尚且不能凸顯線條的美感,於是我又用一棵枝幹的小品盆景,繼續靠接於原來已靠接樹根的末端,以增加其動感。

▲二次並接後的形態

作品最終成型的前幾年,因感覺得此樹線條過於僵直、靈動性不足,於是我又將另一棵已成熟的懸崖盆景再靠接上去。

▲三次並接後的形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