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好又要便宜」的心態催生出假食材

從二○一三年以來,連環爆的食品偽裝標示問題應該令許多人忍不住心想:「怎麼又來了?」從二○○年初的雪印食品(註1)和Meat

Hope食品公司事件(註2),到BSE(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狂牛症)問題,最近則有生肉膾和生肝片問題等等。每當民眾就快遺忘,又會再爆出撼動食品安全的事件。

但是其實這些事件的背景有一個共同的關鍵字,那就是「便宜」這個吸引力十足的字眼。Meat

Hope的偽裝標示,是為了以便宜的價格招攬客人。發生食物中毒事件的生肉膾,應該也有人看到價格心想:「那麼便宜的生肉也敢吃?」換句話說,偽裝事件的背景,就是對便宜價格的盲目追求。

仔細想想,日本物價水準頗高,然而一客牛丼或咖哩卻只有台幣一百五十元有找。就連大豆價格高漲的時期,一塊不到台幣三十元的豆腐仍理所當然地陳列在架上。在食物方面,便宜的商品就真的極端便宜,這就是日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面對這樣的低廉價格最好要當心。廣告經常宣傳「便宜也有好貨」,但聽到這句話,要知道那都是睜眼說瞎話。不管再怎麼便宜的商品,企業一定都會從中獲利。世上不可能有既好又便宜的東西,即使便宜的商品看起來很好,也只能有便宜的內容物,又或者是逼迫食品廠商和生產者負擔成本,才可能有如此低廉的價格。而這兩種情形,都無法讓日本的「飲食」變得幸福。

超便宜的東西,就要小心陷阱

消費者追求便宜,而在最前線提供便宜商品的是超市、外食與熟食業者。

他們現在對廠商和生產者擁有生殺大權,只要說「消費者要便宜的,用這個價格拿出東西來」,廠商就無法說不。

即使如此,從泡沫經濟崩壞到今天,廠商和生產者還是不斷地消耗老本,勉強撐著。但這也有極限。不斷追求便宜,就會有人偽造,「聲稱是國產品,其實用的是中國原料」「明明是肉雞,卻說是土雞」。你會說「那都是藉口」「廠商企業有努力捍衛品質的義務」,但你有自信在購買食品的時候,支付了合理的價格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方說,十年前三盒一組的納豆售價是台幣約四十元左右,特價的時候才會變成三十元。然而這幾年納豆價格不斷崩盤,大型量販店也有些私人品牌以台幣約二十元左右的價格販售。

但是這太奇怪了。三盒一組的納豆,光是原料的大豆和包裝,原價就超過台幣十元了。加上出貨的物流費,還要從中獲利的話,販售價格在台幣約三十元以下根本就要虧本了。

納豆廠商當然也不想製造這種被賤賣的商品。這一切其實是廠商與納豆主戰場的超市,在交易中被蠻橫無理地壓低了價格。實際上也有些廠商因為主力商品都是這些廉價品,結果造成營收惡化而倒閉。

我們請某家納豆廠商計算出三盒一組納豆的合理零售價,答案是至少要價台幣五十元。這表示除非持續購買這個價格帶的商品,否則無法支持納豆產業。

買到便宜的商品,我們很容易覺得「賺到了」,但便宜的東西,通常提供的也會是符合這樣價格的內容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