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原本並非掃墓節日 最初可能是「狂歡節」

15229223622995.jpg

資料圖:清明節當晚,廣州市民放下兩千餘盞河燈,表達追思。中新社發 柯小軍 攝

而由於曆法演演算法的關係,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與 " 小寒食 "的日期重合率非常高。在節氣基礎上,清明節逐漸形成。最初,清明節主要習俗是踏青郊遊,節日內涵比較歡快。也就是說,清明節並不是個傷感的節日,而被稱作是中國古代的" 狂歡節 ":因為戶外娛樂活動非常多,且男女共同參與。

不過,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人們主要慶祝上巳節,寒食節與清明節存在感並不高。直到唐朝,蹴鞠等大量的娛樂活動加入,寒食節加清明節的節日組合迅速發展,逐步到了與上巳節平起平坐的地步。

與此同時,寒食節雖然地位有所提升,但相比愉快的清明節,當時受歡迎程度還是略有不及。在此後發展歷程中,清明節繼續吸收上巳節與寒食節的習俗,包括插柳、掃墓等等,再加上自身踏青春遊,最終形成現在我們熟悉的清明節。

15229223625293.jpg

資料圖:北京舉行清明節風箏放飛活動。中新社發 富田 攝

如此,宋元時期,融匯了兩個古老節日精華的清明節終於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明清大體承接前代舊制,清明節仍然堅持並發展著其必不可少的大節地位。

此前,清明節是否可以說 " 節日快樂 "的問題曾一度引起爭論。在民俗專家看來,這個問題無需討論,清明節是春季最重要的節日,內涵豐富,它並不是個傷感的節日,說 " 節日快樂 "是完全可以的。

"清明節把掃墓、踏青相結合。祭奠祖先,後人表達了對先人的追思,也得到了精神慰藉。踏青郊遊作為清明節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滿懷積極的生活態度。"專家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