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寶寶的10個「壞習慣」說明他在變聰明,家長不能製止哦

寶寶一天天長大,隨之而往的」壞習慣」也讓媽媽們苦惱不已。小編在這提醒父母,其實有些大人認為的壞習慣,恰恰預示著寶寶的智力正在完善,他們的大腦正在思考,正在變聰明,而這個時候卻被你給制止了!想想是有多讓人失落啊!有些習慣是寶寶發育進程中的自然現象,媽媽只需細確指導便可。五種寶寶智力發展的「壞習慣」標誌,家長們千萬要記住。不能製止哦!

「壞習慣一」:剛出生~1歲:愛吃自己的小手手

15160827443273.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嬰兒、剛學走路的寶寶,甚至是幼兒都喜歡吸吮手指。很多媽媽會經常阻止寶寶這樣做,認為是一種壞習慣。

專家說:寶寶吃手指是發育一大進步。

大約一半或以上的寶寶在小的時候會吮吸手指。手是寶寶探索外界的一個工具,寶寶在疲勞、沮喪、煩躁的時候吮手指能夠進行自我安慰。寶寶的手已經可以準確地放進嘴裡,說明寶寶的大腦開始控製手的動作了,這是寶寶發育的一大進步。對大多數寶寶來說,通常到五歲時這個習慣就會逐漸消退。所以現在強硬地制止寶寶吮手,會給寶寶心理上造成陰影,長大後容易焦慮、發脾氣。

給媽媽們的建議: 1歲以內,對於這種行為不用多加干涉。媽媽們可以把寶寶的手指甲剪短,磨平,小手保持乾淨,讓寶寶可以放心的吮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注意:如果寶寶吃手的持續時間過長,吸吮力度非常大,讓寶寶手指皮膚皸裂,並可能影響寶寶的嘴型或牙齒整齊時,媽媽就有必要進行干預了。

「壞習慣二」:4個月~2歲:到處撿東西吃

當寶寶四五個月的時候,凡是觸手可及的東西總愛放到嘴裡咬一咬。媽媽們的心都漏掉了半拍:稍不注意,寶寶就把地上的東西放進了嘴裡,不知道有多少細菌呢。

專家說:寶寶到處撿東西吃是處於口腔敏感期。

小嬰兒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對於所有的一切都是很陌生的,他們會用嘴來探索世界,不管拿到什麼東西都想要放到嘴巴裡面,通過吮、舔、咬等方式來感知物體的味道、質地、性狀等,這樣他就會覺得對於這個世界又熟悉了一點。這是寶寶的口腔敏感期。

一般來說,口腔敏感期應該在2歲前完成。在此之前,強行阻止寶寶的口腔探索活動,可能引發以後的補償性反應。很多大孩子喜歡咬指甲、甚至是愛咬人,就可能與此有關。甚至有些補償行為可能持續到成年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5160827446953.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給媽媽的建議:把寶寶的手洗乾淨,穿上小罩衣,讓他們自由地發揮吧。給寶寶的飯菜湯只裝一點點。

注意:媽媽們要注意,像花生粒、爆米花、小豆子之類圓而堅硬的食物不能讓寶寶抓食,避免卡在喉嚨裡。

「壞習慣三」:5個月~1歲:愛尖叫

嘟囔的咕咕聲,大笑的咯咯聲,咿咿呀呀的學語聲,多麼可愛的調調兒!這是寶寶最迷人的年紀。但是突然間,寶寶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尖叫聲。他是怎麼了?病了嗎?老這樣尖叫,當媽的心都在顫抖啊!

專家說:這是寶寶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

5個月左右的寶寶,他們會發覺自己能用最大的聲音去吸引每個人的注意。對他們來說,自己能發出這種奇特的聲音是一件相當刺激、相當有趣的事情。於是,在他們想表達什麼的時候,就會用盡全身力氣去喊叫。如果他們的叫聲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下一次,他們的分貝會更高,持續的時間會更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5160827444565.jpg

給媽媽的建議:一開始,讓陌生人和寶寶保持一定距離,以防寶寶受到驚嚇,然後讓寶寶逐漸去適應。

讓孩子體會與人交往的快樂,慢慢消除緊張感和不安全感。先讓孩子和比較熟悉的人交往,譬如:經常和左鄰右舍打個招呼,問個好;和熟悉的、性情溫和的、年齡稍大幾歲的小朋友一起遊戲;再慢慢過渡到走親訪友,去公園和同伴嬉戲,利用乘車、散步的機會和陌生人接觸等。

「壞習慣四」:6個月~8個月:亂扔東西

很多媽媽發現,寶寶6個月以後,當你把玩具遞給他時,他看都不看就扔到地上。你撿起來,他再扔;你再撿,他再扔……

不光是玩具,寶寶抓到別的東西也扔,水杯、湯匙、飯碗……家裡經常叮叮噹當響個不停。可把媽媽們愁壞了。

專家說:扔東西其實是一種「嬰兒遊戲」。

寶寶在不斷重複扔東西的遊戲動作中,強化了對各種物體、環境的認識,還可以鍛煉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為日後的認知發展打基礎。

「我一扔,它就會掉在地上,發出叮噹聲,媽媽還會給我撿回來。」這一連串的因果聯繫和鏈條反應,對小寶寶來說,是很了不起的發現呢,Ta會通過反覆練習來不斷印證新發現。

給媽媽的建議:媽媽可以準備不同材質的紙張,增加寶寶的觸覺敏感性。隨著寶寶年齡增長,可以找一些帶有圖畫的紙張,按圖畫邊緣撕紙,鍛煉寶寶的精細動作能力,同時,也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寶寶撕出不同形狀,開發想像力。

注意:家長應注意避免給寶寶報紙之類的含有油墨印刷的紙張,因為這類紙張有很多鉛成分,對寶寶健康不利;注意看護寶寶,撕紙的同時不要誤食;不要給寶寶太過鋒利的紙張,避免劃傷;撕紙之後及時給寶寶洗手。

「壞習慣五」:6個月~3歲:依戀與戀物

寶寶老是喜歡抓著固定的那隻玩具熊,一被拿開就大哭起來;寶寶總是喜歡卷自己的頭髮、吮吸手指、拉著媽媽的衣角才願意睡覺……當看到寶寶有這些「戀物情結」時,很多媽媽都會擔憂:天哪!寶寶是不是有戀物癖?

專家說:寶寶戀物是正常現象。戀物多因缺乏安全感,3歲後會消除。

嬰兒期如果媽媽或寶寶的照料者能夠細心、耐心地撫慰他們,寶寶們就會與照料者之間建立起一種安全、信任的依戀關係,表現為喜歡依偎著照料者。一旦孩子與密切接觸的照料者分開了,這種安全、信任的依戀關係就會被打破。

於是,寶寶就會開始從身邊尋找一些物品來代替。比如說

乳房、奶瓶、指頭、玩具或拳頭、柔軟物品或是照顧者的身體。當他們感到孤獨、焦慮或恐懼時,就會緊緊地抓住這些物品,試圖從中尋找到一種安全感。

給媽媽的建議:寶寶8個月到1歲時,最容易對某些人或物品產生依賴,這是一種正常現象,通常是寶寶遇到環境變化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一般到3歲左右自然消除,家長無需矯枉過正。

注意:家長注意不要拿走寶寶的依戀物,尊重寶寶。寶寶長期抱著的物品,要注意清潔、烘乾,避免細菌滋生,要確保依戀物的清潔衛生。如果可以,準備兩個一模一樣的「依戀物」,這樣需要清洗或暫時找不到它時,就方便多了。

「壞習慣六」:6個月:怕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