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百位佛子三步一拜朝九華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九華一千寺,撒在雲霧中,

地藏菩薩,在這裡等你很久了......

九華

度眾生,空地獄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成正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釋迦佛滅度之後,彌勒佛未出世以前,眾生失去了慈父,誰繼承釋迦佛的大願度娑婆眾生呢? 相 傳......

佛陀滅度后的一千五百年間,新羅國(今南韓)王族中有一位年輕人,名叫金喬覺,相傳其「項聳奇骨,軀長七尺,心慈而貌惡,穎悟天然。」24歲時,削髮為僧,攜白犬「善聽」,從新羅國航海來華。相傳九華山原為居士閔公屬地。金喬覺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閔公十分驚異,由驚而喜,先讓其子拜師,后自己亦隨之皈依,終成正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大家會稱金喬覺為地藏菩薩的化身呢?

白天他為弟子們說法,一到黃昏時他就入定了:據說,到了夜晚九華山的周圍常常會發出地獄刑具的聲音。所以,很多人傳說金喬覺法師夜晚時分,會到幽冥界去度眾生,所以稱他為「化跡的地藏菩薩」,也有人尊稱他為「金地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地藏菩薩無始劫以來修行,早已達到佛的智慧海,但發願要度盡一切眾生,所以隱其真實功德,以本願力和自在神通,到處現身說法救度眾生。而且還生生世世,甚至現在還在發大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孝親報恩, 大願如願

沐浴在九華的佛光中,溫軟的雲霧在恬靜的山上恣意流淌,遠處梵音隱約傳來,秋色從枝頭漫漫漾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照片來自網路/攝影:楊銀龍)

為效法地藏精神、發揚孝親報恩、慎終追遠之美德,由蘇州弘化社慈善基金會、揚州文峰慈善基金會共同發起、北京慈生堂協辦「 孝親報恩 公益奉齋 」活動,百位佛子將走進蓮花佛國九華山,禮佛、祈福、朝聖、消業,迎接更好的自己......

吹響集結號,手足肝膽照。今朝初聚首,三寶為依靠。一百餘位佛子從蘇州、揚州、北京出發,追尋菩薩足跡,感受菩薩願力,帶著一顆虔誠恭敬的心前往九華山大願地藏文化園,朝拜99米地藏菩薩聖像。

地藏菩薩露天銅像,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地藏菩薩大銅像,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佛教造像之一。仰望地藏聖像,面型圓潤,神態安詳,慈眉善目,廣視眾生,右手持錫杖,左手持摩尼寶珠。正所謂「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

經書云:「至心皈依地藏菩薩,稱名念誦菩薩名號,虔誠敬禮地藏菩薩的大功德,若有所求,皆能圓滿達成願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長長的朝聖隊伍,猶如南飛的大雁,排成一行,直入雲端。他們最年長的有70歲,最小的有7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步步堅定,一跪一叩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路法喜,令生命得以升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地藏菩薩的慈悲大願,清凈吾身,一切煩惱化為歡喜自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莘莘佛子,不為名利,三步一拜,所拜何為?

誠兮敬兮,心之所需,巍巍德山,斯可造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願如願!終抵達聖像腳下,深深地俯下額頭,懺悔的淚水灑在菩提路上,灑在了自己的腳下……

改變宿命的法寶

九華山名聲遠播,與這裡十餘尊金剛不壞肉身菩薩密不可分。其中地藏菩薩真身——金地藏護國月身寶殿最為著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唐貞元十年(794年),金喬覺99歲圓寂,肉身不腐。相傳其時「山鳴石隕,扣釧嘶嘎,群鳥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經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有聲,如撼金鎖」。眾佛徒根據《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認定他即地藏菩薩示現。建一石塔,將肉身供於石塔中,尊為金地藏,后配以殿宇,稱肉身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如宋人陳岩詩讚:「八十四級山頭石,風撼塔鈴半天語。五百餘年地藏墳,眾人都向夢中聞。」

翌日清晨,孝親報恩團隊啟程朝聖地藏菩薩肉身所在處—護國月身寶殿。諸佛生歡喜,龍天降吉祥,一路九十九道彎,離地藏菩薩越來越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山門前,通才發生帶眾緣念、共唱《三寶歌》:

諸佛正法聖僧眾,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布施等功德,為利眾生願成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朝山道路蜿蜒向前,盤山而上的台階如一道天塹立在眼前,三步一叩,迎階而上,莊嚴場景引得進香遊客一路讚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一次觸及冰涼的石面,猶如一股清泉注入內心,頃刻間充滿了對地藏菩薩的無盡感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親吻」每一瓣蓮花,

與地藏菩薩感應道交而得無量功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是什麼力量,讓佛子們執此一念朝九華?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這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