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無量 ! 執你手中筆,抄我功德經

《般若經》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勝天般若》、《勝天王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按學者黃家樹(2000)的說法,《般若心經》及諸部般若,為佛陀在二轉無相法輪時所宣說,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在藏傳的經論中經常提到:「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中,般若法門最為殊勝。」《般若經》的內涵以空性為主,透過對空性的了解能斷除煩惱障而得到小乘的涅盤,即聲聞及獨覺的菩提果位;也能夠透過對空性的認識,再加上福德資糧的圓滿,能徹底斷除所知障而獲得大乘的涅盤,即無上的菩提果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即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此經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 可謂言簡而義豐, 詞寡而旨深。 古來認為讀此經可以了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 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也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美國漢梵佛經譯者PINE 2004)。英國佛經譯者Edward Conze (2000)認為這篇經書屬於般若波羅蜜教派發展四階段的第三階段時期著作。另一方面,同為該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羅蜜心經》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對大乘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同時《心經》與禪宗的經典有異曲同工之處,而《金剛經》則被禪宗奉為至高無上的經典。

《心經》通常被認為是寫於西元前1世紀的貴霜帝國境內。Pine (2004 )認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說一切有部的僧侶,因為《心經》最早被翻譯成漢語的記載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謙所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代,數碼技術發達。大眾因電腦之方便,書寫量急劇下降,提筆忘字現象普遍存在。而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承載工具的筆墨紙硯更是日漸淡出社會生活。這樣的情況,深為有識者擔憂。近年來,恢復傳統書法習慣的呼聲日高。在佛教界,台灣聖嚴法師更是積極鼓勵大家書寫佛經,法鼓山一直在推動寫經修行。他在講解《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品」時指出:「書寫佛經的目的有二:一、為了流通傳布佛經,分享更多的人,傳承更久的時間……二、抄寫佛經,比讀誦佛經的功效更大,一遍又一遍的抄寫之後,縱然不能舌燦蓮華,也能漸漸地跟所抄的經義身心相應,化合為一。」所以,聖嚴法師明確強調:「抄寫一遍,勝過閱讀十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抄經的功德利益:

一、 從前所作種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者也得轉經。

 

二、 常得吉神擁護,一切瘟疫、水火、盜賊、刀兵、牢獄之災,悉皆不受。

三、 夙世怨對,咸蒙法益,而得解脫,永免尋仇報復之苦。

四、 夜叉惡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為害。

五、 心得安慰,日無險事,夜無惡夢,顏色光澤,身力充盛,所做吉利。

六、 至心奉法,雖無希求,自然衣食豐足,家庭和睦,福祿綿長。

七、 所言所行,人天歡喜。任到何方常為多眾傾城愛戴,恭敬禮拜。

八、 愚者轉智,病者轉健,困者轉亨。不願為婦女者,報謝之日,揭轉男身。

九、 勇離惡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資超越,福祿殊勝。

十、 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獲無量勝果。所生之處,常得見佛聞法。直至三慧宏開,六通親證,速得成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