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愛媽媽,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方式

爸爸愛媽媽,才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方式 

 

如果你是一位父親,下班回家,你會先問候妻子還是孩子?

 

記得一定要先問候你的妻子,再去擁抱你的孩子。

 

你要通過各種場合向你的孩子表明,你非常愛你的妻子。

 

當你以夫妻關係為第一位時,你的孩子就自然不會以自我為中心。

 

同時看到爸爸深愛媽媽,也會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所以想愛孩子,先愛你妻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人父母,在時間上,是同時的。

 

但在心理上真正進入角色,男人可永遠比不上女人。

 

每個母親都懷胎十月,與孩子血脈相連,她們只要有意識地完成發生在身上的革命,就可以成為偉大的母親。

 

對女人來說,為人母是如此自然的行為。

 

對男人來說,為人父則是未知的艱巨任務,焦慮的男人甚至嫉妒腹部日漸隆起的女人。

 

母親的肚子里裝著孩子,哺育他、溫暖他、保護他。

 

接著,孩子出世了,什麼都沒有改變:母親把他抱在懷裡,哺育他、溫暖他、保護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法國哲學家丹尼·馬爾蓋寫了一本《父親》,以自己的經歷證明,男人成為父親絕非順理成章。

 

「女士們,小姐們,你們是不是從來沒有夢到過自己換上戲服突然間出現在劇院舞台上,面對專註的觀眾,卻不知道要扮演什麼角色?

 

這就是父系制度滅亡以後一個父親面臨的境況。」

 

為了當父親,男人開始像母親一樣照顧孩子。

 

父親看起來只是母親的模仿者,一個聲音粗一些、動作笨一點兒的「助理母親」。

 

父親只是這樣一個角色嗎?

 

在《動物行為字典》里,找不到「父親」這個詞。

 

沒什麼好驚訝的:動物沒有父親。

 

但父親是什麼?

 

「父親是個什麼概念,只有一個人最有發言權,那就是孩子。」

 

「父親」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父親」角色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孩子能否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父親則是塑造孩子對生命的看法,關係到人格的形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指出:

 

「讓一個孩子和一個合適的男人在一起,這個孩子永遠不會走上邪路」。

 

同樣作為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一句肯定的話,父親說出來對孩子的影響大於母親。

 

心理專家張宜宏進一步分析:

 

「如果父性維度不介入母子關係,那麼孩子對父親認同不足,一直處於未分化狀態,將是一個具有精神分裂傾向的人。」

 

那麼,「父親」這個角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以何種方式對孩子的心理、人格發育產生影響的呢?

 

這就要追溯到「俄狄浦斯」期了。

 

「俄狄浦斯」是一段關係,一段歷程,一段發展。

 

它所包含的豐富內涵,遠遠超出「戀母情結」這個詞帶給大家的印象。

 

進入了俄狄浦斯期的標誌,就是「父親」的介入。

 

父親的介入,是指父親的在場,即使人不在,角色也要在,位置也要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父親」角色的介入,能夠帶領孩子進入現實,讓孩子看到了一個新的客體。

 

這人與母親是不同的。

 

而此時的世界也與之前不同了,多了一些規則、界限,感覺到抗衡的力量與否定的可能。

 

 

就我而言,如果說在跟母親的關係里,我感受到的是溫暖、理解、包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