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認識這位「老大」,說明你的生意做得還不夠大!

剛做華興資本時,包凡走了點彎路。他第一年做不良資產,英國安石就是那時候認識的,但那不是強項。2005年,他與國內證券業先行者海問諮詢合作過,但因為道不同而作罷。他還試圖成立一個由幾位企業家組成的天使俱樂部,將"天使投資"模式化,也未果。

四處碰壁后,才確定了「投行+投資」的商業模式:那就是既做財務顧問,又做小規模參股投資。這種「小而美」的商業模式,被人稱之為「精品投行」。

「精品投行」沒法跟國際大投行相比,但包凡洞察到,創業公司、民營經濟正在蓬勃興起,他們的小融資、小併購為大投行所不屑。而這,正是華興的機會。

在包凡看來,民營企業家對資本大都一無所知。面對資本時,他們既不容易說清發展方向、核心競爭力和融資需求,對企業關鍵價值又缺乏認知。於是融資時,創業者要麼無法說服投資人,要麼在資本面前淪陷,喪失定價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的創業者為融資,放棄經營管理企業的職責,到處去參加投資人大會,根本就是浪費時間。此外,企業融資或併購過程中,還牽扯到要處理法律、財務、戰略等各種問題。

而這些華興都能幫助企業解決,它給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於是華興爆發的機會很快來了。

2006、2007年,華興一口氣為征途網路、21世紀不動產、奇虎、噹噹網等知名企業完成上百億私募融資,一舉斬獲「最活躍中小型投行」、「年度最佳新型投行」等桂冠。特別是奇虎,由於當年周鴻禕遭遇某些對手惡意抹黑,幾乎無人喝彩,包凡卻認定老周必成大器,助其完成B輪2500萬美元,從此成了不離不棄的好兄弟。

 

崛起,憑的是義氣

 

華興為什麼會取得成功呢?包凡說,如果一個企業選擇了華興,我們會啟用華興所有的資源去支持他,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會不離不棄。咱們交上朋友了,那兩肋插刀、肝膽相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說,「我們雖然是在做項目、做交易,但我們一向認為我們也在做人,我們積累的是朋友,是人脈。朋友、人脈成就了華興的今天。我們進行一樁交易,會看這個人值不值得華興跟他交朋友。我們跟這個人之間,是不是不說一輩子,至少10年、20年能一起做買賣。我們不希望只是做一鎚子買賣,而是希望我們在一起還能幹點什麼其他的事兒。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很講究這個人值不值得去交。有句名言說,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但我還真不是那麼想,有時再多的錢放在眼前,這個人交不成朋友,寧願不做。」

 

對企業文化的理解

 

華興是一個很有江湖氣的地方,就是一幫兄弟混社會,而包凡就是他們的老大。

包凡認為要做老大,每年分錢分得就要比別人少,這是華興的文化。吃苦在前,享樂在後,不然好事兒都被你佔了,爛事兒都讓別人擦屁股,兄弟們還會跟你混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希望他的成功不是一個人的成功,而是一群人的成功。跟他一起混的兄弟姐妹們的房子是最大的,車子是最好的,小孩可以去最好的學校,這樣他就覺得很有面子。

他覺得做老大就這三件事,其他事不重要。

在行業里幹了20多年,最近三年才琢磨明白。是我幫團隊幹事,而不是團隊幫我做事。

假如華興一員幹將提出離職,首先,我得問你為什麼走,開誠布公地聊,不是勸你留下,我會幫你分析那是不是一個好機會、風險在哪;再客觀分析你留在華興的機會,如果新機會更好,那我放行。第二,在公司里還有什麼剩下的利益,我把這些送你;第三,大家說好底線,出了門還是哥們兒,互相不幹傷害彼此的事情。

我評估這事的出發點是對你到底好不好,而不是對我好不好,如果留在華興是更好選擇,我會盡量說,如果離開華興更好,那也沒什麼。

我抓兩個東西,一個是激勵機制,一個是企業文化。激勵機制讓人有錢賺,企業文化讓人有錢賺同時感覺幹得爽。

這就是包凡,一個充滿江湖氣的資本投資顧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