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戰魯迅,72歲娶嬌妻,耗費38年翻譯《莎士比亞全集》,被「寫入教科書」一生精彩至極!

風流總被,

雨打風吹去。

梁實秋

「你走,我不送你,

你來,無論多大的風雨,我要去接你。」

許多人大概是從這句話開始認識梁實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殊不知,他還是一個十分多面的人物,一生80餘載,全是逸聞趣事。

這一點在他的《梁實秋散文集》中也有所展現:瑣碎入筆,幽默風趣,旁徵博引,皆成文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曾說:「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

那淡不是淡而無味的淡,

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

正如讀他的文章,平淡下裹挾著絢爛,

令人回味無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性格直率,肝膽過人,

與大文學家魯迅的「筆戰」被傳誦至今。

在初出茅廬的24歲,

毅然對批評他「硬譯」的魯迅提筆應戰:

「有一種人,只是一味的'不滿於現狀',

今天說這裡有毛病,明天說那裡有毛病,

於是也有無窮無盡的雜感,

等到有些個人開了藥方,他格外的不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兩人對翻譯的不同看法,

使得他們的矛盾向縱深化發展。

馮乃超站隊魯迅說梁是「資本家的走狗」,

他立馬還擊道「文學沒有階級」,

甚至詰問魯迅「你罵倒一切人,

你反對一切主張,

你把一切主義都貶得一文不值,

你到底打算怎樣呢?

請你說出你的正面主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場文壇論爭中,地位渺小的梁實秋,經常因為「說錯話」而受到各種騷擾。

多年過去,在台灣的他被記者問及此事,十分坦然說道:「我生平最服膺伏爾泰的一句話:'我不贊成你說的話,但我拚死擁護你說你的話的自由。'我對魯迅亦復如是。」

 

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麼仇恨,

只不過兩個人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同而已。

他不會像狗仔那樣一味揭別人的短,

而是欽佩直言兩不誤,無懼年齡輩分,

只管堅定自己的主張,耕筆不輟。

他的膽識和勇氣應該也與家境有關。

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號均默,祖籍浙江餘杭,1903年生於北京內務部街20號。

父親梁咸熙是清朝秀才,同文館英文班第一班學生,當時在北京做官,家境十分優越。姊妹十一人父親卻尤為寵愛他,不准他人踏入半步的書房卻准他隨意進出翻閱書籍,也許在那時他的父親就認定這個兒子日後必成大器。

6歲時和父親在自家經營的餐館吃飯,

學父親樣子非要喝酒,

幾杯酒下肚後醉眼朦朧,

舀一勺湯潑在父親身上然後便呼呼大睡。

事後想起十分懊悔,於是給自己定了個

「「花看半開,酒飲微醺」的規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梁實秋小時候就十分勤奮好學,

一次猛然驚醒發覺天色大亮,

著急讓母親梳好長辮後便趕去學堂,

誰知去得太早學堂還未開門只得返回,

淚眼婆娑的模樣惹得母親哭笑不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勤奮好學的梁實秋僅12歲就考入清華學堂,

雖才氣十足卻也有幾科弱項。

生物課上不敢解剖小動物就讓同學代勞;

手工課不會製作作業要求的方錐體,

就拿同學徐宗沛做好的交上去,

發現判分不公後理直氣壯找老師理論,

順便承認自己錯誤;

游泳課考試不過關,一入水就沉入水底,

補考時也是撲棱著水過去的,

老師在一旁笑彎了腰勉強讓他及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清華完成了8年的學業後去往美國留學,期間不僅收穫了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學位,還在旅途中結識了他一生的摯友——冰心。

兩人寒暄一陣,梁實秋問冰心:「您修習什麼?」 「文學。你呢?」 梁實秋回答:「文學批評。」 這個相遇的橋段也是後來二人經常拿來回憶的趣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老年冰心

也許是擺脫了傳統教育的束縛,

出國後的梁實秋性格越發開朗,

在哈佛求學時調皮貪玩的苗頭更是大漲。

有一次梁實秋正在廚房做炸醬麵,

潘光旦帶著三個人闖了進來,

一進門就聞到香味,非要討頓面吃。

梁實秋表面慷慨應允,

暗地裡卻往小碗炸醬裡加了4勺鹽,

吃得大家皺眉瞪眼,然後拚命找水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清華四大哲人之一,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

王敬義每次從梁實秋家離開時,

總要偷偷在樑的家門口小便。

梁實秋一直裝做不知。

有一天,王自己憋不住了,

不無得意地問梁實秋:

「每次我都撒泡尿才走,梁先生知道嗎?」

梁微笑道:「我早知道,因為你不撒尿,

你下次就找不到我家啦!」

哈哈,果然「姜還是老的辣」。

在美國待了剛滿三年,

連獎學金還沒用完的梁實秋就急乎乎回國了。

由於當時的戀人程季淑自幼喪父,

一直和叔叔們住在一起,

眼看著侄女的年紀越來越大,

家裡的叔父張羅著要給她定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