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商品遍布非洲小村鎮,成為「劣質品」代名詞

中國小商品遍布非洲小村鎮,成為「劣質品」代名詞

2017-05-27

參考資料來源/紐約時報中文網、雨果網

中國小商品的威名遠揚,成為了率先走出國門的主力軍,把「Made inChina」的印象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連向來給人以貧困印象的非洲,也少不了它們的身影。

在今天的非洲,當地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中國製造了。從手電筒、鞋襪、布匹、食品,到手機、摩托車、電視機,中國商品已經滲透到非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這樣的報道和相關圖片看得多了,卻很少思慮過:沒有品牌方在非洲大力營銷、推廣的中國小商品是如何漂洋過海來到非洲的呢?

在這些的背後,有這樣一群中國人的存在,是他們把中國小商品帶到了人少卻混亂的非洲。

14958885543241.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孤注一擲,漂洋過海,來非洲賣小商品

說起出國追尋夢想,人們一般都會提到北美、歐洲或澳大利亞這些發達國家。非洲那些連名字都不太熟悉的小國,從來都不是備選項。

塞內加爾達喀爾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好像從來不在奮鬥者的名單上,但它獲得簽證的便利往往能戰勝許多中國人對非洲的疑慮,讓他們漂洋過海地來到了那裡。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里,非洲是不文明和危險的代名詞,但在這些生活在非洲的中國人看來,事實並不是那麼糟糕。

1495888554207.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世界各地熱鬧非凡的唐人街不同,這裡沒有佛寺,也沒有幾家餐館,白天的大部分時候,這裡的人行道上有一種顯然懶洋洋的感覺。

14958885548984.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狹窄的商店裡擺滿了鑲嵌著大塊萊茵石的首飾、成堆的塑料廚具,以及裝飾著蝴蝶結的珠光寶氣的坤鞋。所有的東西都是中國製造,幾乎沒有售價超過5美元的。

14958885544395.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位名叫朱昊明的中國店主,算是一位先驅,17年前,他從河南來這裡為中國產品舉辦貿銷會後,一直沒有離開。

「我意識到,中國有很多東西,而這裡的人們需要東西,所以這是個很好的般配,」他說。

朱昊明開了一家出售假花的商店,無意之中成了達喀爾不斷增長的中國社區的核心,這個中國社區已經主導了低成本消費品的批發貿易。

隨後,更多的新到者效仿他,通常從為他們在老家認識的批發商打工開始,然後,在攢夠了購買他們第一批貨物的錢后,儘快自己開店,雇傭當地塞內加爾工人們做店員,賣一些他們回國採購的小商品。

14958885548172.jp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塞內加爾人眼裡,中國批發商的到來即是好事、也是壞事。

中國人進口的低端商品讓數不清的小販有了謀生之道,他們中的許多人在中國人的小商品店裡打工或是把這些商品販賣到農村,甚至販賣到西非其他國家。

但同時,那些曾經去中國購買同樣貨物的塞內加爾批發商們卻被擠出了市場,這令他們頗為不快。

38歲的讓·諾埃爾·法耶(Jean Noel Faye)在達喀爾一個破爛不堪的露天市場上銷售女鞋,他說,

「沒有中國人,我們會沒東西可賣,」法耶說,他每賣一雙鞋能賺80美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