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智慧:不要以你的認知,去揣測別人的世界

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快樂,你本來也不是魚,那麼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就是無可辯駁了。」

莊子說:「那麼從剛開始那個話題說,你說'你哪裡知道魚的快樂',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才來問我的,我是在河堰上知道的。」

這就是莊子之中非常著名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故事,莊子與惠施「濠梁觀魚」的故事,形象的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物我齊一」 。

在生活中,有很多悲劇都是因為人性的這種愚蠢而導致的,太多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不斷的指責別人,總把自己當做聖人,但是忽略的是身處於事中的情感變化。

最關鍵的是,這些「聖人」們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指責和評論,是對當事人最大的傷害。

語言就是傷害別人無形的武器,當你用語言去傷害他人的時候,刀子插在別人的身上,你自己大概永遠感覺不到痛,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說,這甚至會成為一生都過不去的痛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個人只有切切實實經歷某一些事情之後,他才能體會到當事人的內心矛盾和復雜的情感狀態,除了他本人之外,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去評判對錯。

《菜根譚》中說: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

議論事情的人,自己只是至於事情之外,應該盡量了解事情的全部是非曲直。

有人認為,當一個人身處於事中的時候,反而不易看清事情的原委,但是我們不要忘了,縱然有「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樣的狀態存在,但是一個人也只有親自參與其中,經歷了這些事情之後,可以體會身處其中的情感,才能客觀公正的看待事情。

所以參與其中,了解實際的情況,才有發言的資格。某個事件的對錯,並不是站在主觀的標準來判定的,而是了解事情的全部是非曲折,才會不為外界所迷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且最重要的是,只有當事人才有經歷這一些事情的情感體驗,並且採取相應的言行和舉動,即便外人了解了這些事情,也未必能夠感同身受。

而我們在面對這一系列人性弱點的背後,避免自己的言語產生問題的根源,那就是少評判。別把自己當聖人,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生,在沒有萬分必要的情況下不要過多言語。

如果真的需要自己從中調和,也要盡可能的了解是非曲折,不要只聽一面之詞,更不要因為只言片語,就主觀的總結信息,定論事實,這才能避免人性愚蠢給當事人造成傷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