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焦慮」了:欲重新掌握晶元製造話語權,計劃注資約2600億

2、欲向晶元行業注資2600億,美國重掌晶元製造環節話語權?

全球晶元行業日新月異,產業向前的推動力越來越面向市場和技術,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中,美國在晶元製造領域的頭部優勢早已弱化。儘管美國在半導體設備、設計及技術專利等領域繼續領先,但美國仍擔心行業主導地位會再次因為製造領域落後而被超過,因此在過去數月,美國頻頻採取扶持晶元產業崛起的措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5月,在美國政府和亞利桑納州的支持下,台積電決定投資120億美元在該州建設一家採用5nm製程工藝的晶圓廠,月產量約為2萬片晶圓。隨後,美國接連提出《為晶元生產創造有益的激勵措施法案》、《2020美國晶圓代工法案》來重振本土晶元產業 ,這兩個法案合計補貼資金將達到370億美元(約合2600億元人民幣)。

不過,儘管美國的行動大張旗鼓,但短期效果還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投資晶元製造工廠成本巨大,要知道光是建一座先進晶元製造廠的成本就要150-200億美元,在美國這一成本尤其昂貴,加上五年內的運營成本,總的成本付出將比海外高出數十億美元。美國提出的法案補貼真正落實到"製造環節"很可能是杯水車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方面,在外部幫助下,美國的晶元製造工藝很可能還是處在落後狀態。此前,台積電已披露3nm製造工藝的研發進展,預計將在2022年量產,而位於美國的亞利桑納州5nm晶元廠至少要等到2024年才能全面開工。由此來看,美國要重奪晶元製造環節的主導地位並不容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一頁

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